第一节 泻下药
凡以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便秘或胃肠积滞证、水饮内停等里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能泻下通便,以清除胃肠积滞、燥屎等;或能清热泻火,使热毒火邪通过泻下消除或减轻,起到“上病下治”“釜底抽薪”的作用;或能峻下逐水,使水湿痰饮之邪从大小便排出。
根据泻下作用缓峻不同,泻下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本类药物常配伍行气药,因积滞内停,容易壅塞气机而出现腹满胀痛。
使用泻下药时,应当根据便秘的寒热虚实以及里实积滞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泻下药。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宜中病即止,不可过服。同时,年老体弱、久病体虚、妇人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均慎用或忌用。此外,峻下逐水药大多有毒,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炮制品等。
大黄 ahuang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秋末或春初采收。生用、酒炙、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实热便秘者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如大承气汤。
2.用于血热出血,目赤咽痛。本品苦降,既能清热泻火,又可凉血止血,常配伍黄连、黄芩等,如泻心汤。
3.用于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
4.用于瘀血诸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功效,用于治疗多种瘀血证。
5.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煎服,5~15 g,后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泻下通便用生大黄,入汤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活血化瘀用酒大黄;止血用大黄炭。
【注意事项】孕妇、月经期及哺乳期忌用或慎用。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要点:大黄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 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致缺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
番泻叶 Fanxieye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前者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后者主产于埃及,我国广东、广西及云南亦有栽培。通常于9月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热结便秘,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大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枳实、厚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
2.用于腹水肿胀,单味泡服,或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本品能泻下行水消胀。
【用法用量】2~6 g,后下,或开水泡服。
【注意事项】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要点:番泻叶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火麻仁 Huomaren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山东、河北、黑龙江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用于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能润燥滑肠,性质平和,兼有滋养之力,为常用的润下药。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等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证,常配伍郁李仁、瓜蒌仁、紫苏子等。
【用法用量】10~15 g。生用,煎服,打碎入煎。
【注意事项】食入过量可致中毒。
[要点:火麻仁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
其他常用泻下药如表13-1所示。
表13-1 其他常用泻下药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