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平喘药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化痰平喘药。使用时,要注意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功能的止咳化痰平喘药。麻疹初起者,不宜用温敛止咳之品,以免助热或影响麻疹的透发;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温燥化痰药,以防促进出血。
半夏 anxia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炮制过使用,称为制半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2.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证候。
3.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瘿瘤、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半夏辛散温通、消痞散结,治疗痰浊内阻、胸脘痞闷,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如有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以达辛开苦降、散结除痞之功,如半夏泻心汤;治疗胸痹疼痛,可配瓜蒌、薤白等药;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治瘿瘤瘰疬痰核,可与海藻、昆布、浙贝母等同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叶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 g。内服多选用制半夏,外用生品适量。
【注意事项】反乌头。半夏有毒,其性温燥,对阴虚燥咳、血证、热痰忌用或慎用。
[要点:半夏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半夏,在农历五月间成熟、采收,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半夏。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半夏制品,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三种。研究表明,经过炮制可以降低半夏的毒性,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旋覆花 Xuanfuhua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喘咳多痰。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气而平喘,故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咳嗽痰多之症。寒痰咳喘兼有表证者,可与生姜、细辛、半夏等配伍;痰热咳喘者,可与桑白皮、桔梗等同用。
2.用于噫气,呕吐。本品性温,能降气消痰,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所致的噫气或呕吐等症,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覆代赭汤。
【用法用量】包煎,3~9 g。
【注意事项】本品的头状花序有绒毛,入汤不易澄清,会刺激咽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剂。
[要点:旋覆花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g
桔梗 iegen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p.)A.DC.桔梗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排脓。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咳嗽痰多、咳痰不爽、胸膈痞闷及咽痛音哑等症。治疗咳嗽痰多,不论属寒、属热皆可应用。治外感咳嗽,常与解表药同用,如属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等配伍;如属外感风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等配伍。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等同用;如咽喉痈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等同用。
2.用于肺痈,症见胸痛,咳腥臭色黄、脓血痰等。本品能祛痰而排脓,治肺痈,可与薏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 g。
[要点:桔梗的性味、功效及主治]
川贝母 Chuanbeimu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r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et K.C.Hsia 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分布于四川、西藏、云南、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肺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川贝性凉而有甘味,有润肺之功,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川贝还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咳嗽等症,可与桑叶、牛蒡子、前胡等同用。
2.用于瘰疬,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川贝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疬、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治瘰疬可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同用。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3~9 g。川贝母价格较贵,以研粉吞服为宜,每次吞服1~2 g。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要点:川贝母的性味、功效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你见过如大蒜般大的川贝母吗?它就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蒜贝”的瓦布贝母。该品种由中国著名贝母专家唐心耀(原四川医学院药学系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茂县瓦钵梁子发现并命名,经检测,其药用有效成分与药典收载的川贝母其他品种十分接近,且有的生化指标大大高于其他品种。2009年8月,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专题审查,确定把瓦布贝母作为川贝母的新植物种来源收载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浙贝母 Zhebeimu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产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经。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与应用】
1.用于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川贝与浙贝皆性寒而味苦,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常用于痰热咳嗽等症。然川贝清火散结之力不及浙贝母,故浙贝母多用于外感风热、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常与桑叶、杏仁、牛蒡子、前胡等品配伍。
2.用于瘰疬、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二贝母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疬、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浙贝母偏于苦寒,一般认为浙贝母清火散结较川贝母为佳。治瘰疬可与玄参、牡蛎同用;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同用;治肺痈,可与鲜芦根、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 g。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要点:浙贝母的性味、功效及注意事项]
胖大海 Pangdahai
【来源】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国。4~6月果实成熟开裂时,采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咳嗽等。本品甘寒质轻能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开音。常单味泡服,亦可配桔梗、甘草等同用。
2.用于燥热便秘,头痛目赤。本品能润肠通便,清泄火热,可单味泡服,或配清热泻下药以增强药效。
【用法用量】2~3枚,沸水冲泡或煎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风寒感冒或肺阴虚引起的咳嗽者不宜使用。
[要点:胖大海的性味、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苦杏仁 Kuxingren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和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的种仁。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咳嗽气喘。如治疗风热咳喘,可与桑叶、菊花等配伍,如桑菊饮;燥热咳嗽,可与桑叶、贝母、沙参等同用,如桑杏汤;治肺热咳喘,常与麻黄、生石膏等配伍,如麻杏甘石汤。
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油,有润肠通便之功,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 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注意事项】有小毒,内服勿过量。婴儿慎用。
[要点:苦杏仁的性味、功效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苦杏仁有小毒,成人对生苦杏仁的最大耐受量(一次量)是20 g(50~60个),若超过这个量,又是研末冲服,则有导致中毒的危险。由此可知,对生苦杏仁若用量在10~20 g,较安全;而超过20 g,有中毒的危险。
紫苏子 Zisuzi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紫苏子消痰,降气定喘,适用于咳嗽痰喘的证候,常与莱菔子、白芥子配伍,如三子养亲汤;若痰涎壅盛、喘咳上气、胸膈满闷,可与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油,有滑肠通便之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 g。
【注意事项】《本草逢原》记载本品:“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但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溏者皆不可用。”
[要点:紫苏子的性味、功效及主治]
枇杷叶 Pipaye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全年可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用于风热咳嗽,可与桑叶、前胡同用;燥热咳喘,可与桑白皮、沙参等同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可配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等药。
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口渴等症。治胃热呕逆,可与竹茹、芦根等同用;用治口渴,可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10~15 g,包煎。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注意事项】《本草经疏》曰:“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要点:枇杷叶的性味、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葶苈子 Tinglizi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的成熟种子。前者称“北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后者称“南葶苈”,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
2.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用法用量】3~10 g,包煎。
【注意事项】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慎服,不宜久服。
[要点:葶苈子的性味、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其他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如表19-1所示。
表19-1 其他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简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