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

一、气

(一)气的含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二)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由精化生,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

1.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肾藏精对于气的生成至关重要。

2.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受纳运化所产生的水谷之气,布散全身脏腑经脉,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故称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肺主呼吸之气,吸清呼浊,保证体内之气的生成及代谢。另一方面,肺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者结合,生成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走息道行呼吸,贯注心脉行血气,下蓄丹田资元气。

(三)气的运动

气有运动的特性,气以其运行不息而激发和调控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人体的生命进程。

1.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形式气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指气自外向内的运行。人体之气运动的升与降、出与入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某个脏腑各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有人体之气的正常运动,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气的运动应通畅无阻,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平衡协调。具备这两点,气的运动才是正常的,这种正常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称为“气机失调”。

(四)气的功能

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起到维系生命进程的作用。气的生理功能有以下五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有激发和推动作用。气的活力很强,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人体的脏腑经络,赖气的推动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如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气的动力作用体现在脏腑功能上,如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依赖于肾气的推动;水谷精微的化生赖脾胃之气等。当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时,可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亦可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出现血液和津液生成不足,运行迟缓,输布、排泄障碍等。人的精神是物质之气的产物,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赖气的推动。

2.温煦作用气有温暖的作用。气是机体能量的来源,是体内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其温煦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实现的。气的温煦作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人体的体温、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等物质,都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正常循行。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如阳气虚而温煦作用减弱,则可现畏寒肢冷、脏腑功能衰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迟缓等寒性病变。

3.防御作用气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人体机能总称正气,邪气指一切致病因素,正气不能抵御邪气则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气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气盛则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旺盛,则抗病能力旺盛,即正气强盛。

4.固摄作用指气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人体中的阳气是生命的主导,若失常而不固,阴气就会耗伤衰竭,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气的固摄作用,实际是阳对阴的固密调节作用。气的固摄作用具体表现为:①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至于逸出脉外;②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或排泄,防止其异常丢失;③固摄精液,使之不因妄动而频繁遗泄;④固摄脏腑经络之气,使之不过于耗失,以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气的固摄作用是通过脏腑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固摄作用减退,必将导致机体精气的耗散、遗泄、脱失。其病轻者为散,为泄,重者为脱。

5.气化作用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气化是在气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括了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气化的过程包括形化、气化及形气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之后化为营气,又有气向有形物质的转化,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而化为血液。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阳化气,阴成形。阳主动,阴主静。阴阳动静的相互作用是气化作用的根源。要言之,人体的生命活动全恃气化,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所在。如气化作用失常,则影响整个物质代谢过程,如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等,从而形成各种复杂的病变。

气的生理功能归结到一点,主要取决于气具有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生理特性。气是人体的基本精微物质,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五)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由于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点的不同,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名称。

1.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先天之气。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元气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元气的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

(1)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元气的盛衰变化体现于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元气不足则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等。

(2)推动和调控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全面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总之,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元气推动和调控下进行的,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亏少或元阴元阳失衡,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病变。

2.宗气是由水谷之气与自然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从自然吸入的清气相结合生成宗气。宗气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宗气还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行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凡呼吸、语言、发声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徐缓而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洪亮。

(2)行血气: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凡气血运行,心搏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脉搏徐缓,节律一致而有力。可通过对左乳下虚里穴的搏动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3.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在脉中营运不休。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为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营气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1)化生血液:营气注于脉中,化为血液。营气与津液调和,共注脉中,化成血液。

(2)营养全身:营气循血脉流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都得到滋养。营气为全身脏腑组织提供了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营气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生理作用是互相关联的。

4.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运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的约束,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卫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防御外邪:卫气布达于肌表,起着保卫作用,抵抗外来的邪气,使之不能入侵人体。卫气虚弱则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

(2)温养全身:卫气温煦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卫气的温养,保证脏腑肌表的生理活动正常。卫气充足,温养机体,则可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卫气虚亏则温煦之力减弱,易致阴邪乘袭,出现阴盛的寒性病变。但若卫气在局部运动受阻,郁积不散则可致发热。

(3)调控腠理:卫气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正常排泄,使机体维持相对恒定体温。当卫气虚弱时,调控腠理功能失职,可以出现出汗异常等。

营气与卫气都来源于水谷之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慓悍滑利,易于流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概而言之,即营属阴,卫属阳。

[要点:气的生成、功能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