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理气药
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气分病主要包括气虚、气滞与气逆。气虚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低下,气虚宜补气,列入补益方药章节阐述。气滞、气逆病证主要表现为机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气滞宜行气,气逆宜降气。理气药具行气或降气之功,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肺气壅滞、胃气上逆等证。
理气药以辛燥者居多,易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作用峻猛的理(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理气药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耗散,影响疗效。
陈皮 henpi
【来源】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与应用】
1.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有行气健脾之功。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脘腹胀满疼痛,常与枳壳、木香等配伍;胃失和降之恶心呕吐,可配生姜同用,即橘皮汤。
2.燥湿化痰,用于痰湿阻滞脾、肺诸症。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常与苍术、厚朴等配伍,如平胃散;痰湿阻肺之咳嗽痰多,可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 g。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要点:陈皮的性味、功效及注意事项]
知识拓展
陈皮含挥发油,可促进肠胃排出积气;实验用煎剂能使离体小肠弛缓,这种舒张效应可被乙酰胆碱拮抗。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使分泌加强、痰液稀释易于排出。还略有升压作用及兴奋心脏作用。
枳实 hishi
【来源】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的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5—6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稍大者,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稍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切薄片,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痞,化痰消积。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苦泄辛散,行气之力峻猛,常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证。治疗便秘腹痛,常与大黄、厚朴配伍,即小承气汤;治疗泻痢腹痛,常和大黄、黄连、黄芩等同用,如枳实导滞丸。
2.适用于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用治胸痹兼见胸闷脘胀者,常与薤白、桂枝、瓜蒌等配伍,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脾虚湿阻气滞之脘痞腹胀,常和白术同用,即枳术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 g,大量可用至30 g。炒后较平和。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要点:枳实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木香 uxiang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 Decne.、川木香Vladimira souliei(Franch.)Ling.的根。木香产于云南、广西及印度、缅甸等地;川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腹痛证。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善于通行脾胃气滞,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要药。治脾虚腹胀,常和党参、白术、砂仁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2.用于大肠气滞,泻痢后重。本品辛行之性,亦善于通行大肠之气,肠道气机通畅,而大便通调,后重自除。治湿热痢疾腹痛,常与黄连等配伍,如香连丸。
3.用于肝胆气滞证。本品不仅能行气调中,而且还能疏利肝胆。故适用于肝胆气滞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 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泄泻。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香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要点:木香的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
知识拓展
木香粉剂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Ⅲ型有抑制作用;对兔离体大肠张力有降低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本品还有降压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有轻度利尿作用。
香附 iangfu
【来源】为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须,晒干,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及疝痛症。用治胁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配伍;治疗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疗疝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等配合使用。
2.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 g。醋炙止痛力增强。
【注意事项】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要点:香附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其他常用理气药如表16-1所示。
表16-1 其他常用理气药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