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五 骨伤科、五官科用药指导
【实训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知识进行骨伤科、五官科中成药的分类。
2.会进行云南白药胶囊、活血止痛散、颈舒颗粒、仙灵骨葆胶囊、二妙丸、耳聋左慈丸、鼻炎片、辛夷鼻炎丸、黄氏响声丸、明目上清片、杞菊地黄丸等中成药的用药指导。
3.逐步养成药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实训内容】
(一)骨伤科常用药
骨伤科中成药常用于跌打损伤、关节及肩臂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等。可分为活血化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和祛风除湿等类。
1.云南白药胶囊由三七等药组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疮疡肿痛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结核等所致的咯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妇科各症,用酒送服;但月经过多、红崩不宜服用。毒疮初起,服1粒,另取药粉用酒调匀,敷患处;如已化脓,只需内服。其他内出血各症均可内服。口服,一次1~2粒,一日4次(2—5岁按1/4剂量服用;6—12岁按1/2剂量服用)。凡遇较重之跌打损伤可先服保险子1粒,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必服。
2.活血止痛散(胶囊)由当归、土鳖虫、三七、乳香(制)、冰片、自然铜(煅)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口服。散剂一次1.5 g,胶囊剂一次4粒,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3.颈舒颗粒由三七、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肉桂、人工牛黄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痛作用,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症见颈肩部僵硬、疼痛、患侧上肢窜通等。温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疗程1个月。
4.仙灵骨葆胶囊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组成。具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作用,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骨质疏松症。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5.二妙丸由苍术(炒)、黄柏(炒)组成。具有燥湿清热作用。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口服,水丸。一次6~9 g,一日2次。
(二)五官科常用药
五官科用药主要用于耳、鼻、咽喉的病证。
治疗耳病的中成药主要是用于因肝胆湿热引起的耳内痒痛、流出黄臭脓液、听力逐渐下降,甚至耳聋等,也有的中成药可用来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耳鸣、耳聋等。
鼻病类中成药可分为宣肺通窍和清热通窍两类。宣肺通窍类中成药用于风热蕴肺所致的鼻病,症见鼻塞、鼻痒、鼻涕黏稠色黄、嗅觉减退等;清热通窍类中成药用于湿浊内蕴所致的鼻病,症见鼻塞、鼻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等。
咽喉病类中成药主要用于咽喉科病症。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或吞咽不利、似有异物;或伴有声音嘶哑;或扁桃体红肿,伴有发热症状。多用化痰利咽、清热利咽和养阴利咽等。
眼科类中成药主要有清热剂和扶正剂,清热剂主要具有清热、散风、明目等作用,主要用于暴发火眼等眼科病症。症见双目红赤肿痛、视物不清、迎风流泪等。扶正剂主要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等作用,主要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各种目疾,症见视物模糊,伴有眩晕耳鸣、迎风流泪等。
1.耳聋左慈丸由磁石(煅)、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竹叶、柴胡组成。具有滋肾平肝作用。用于肝肾阴虚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蜜丸一次9g,一日2次;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
2.鼻炎片由苍耳子、辛夷、防风、连翘、野菊花、五味子、桔梗、白芷、知母、荆芥、甘草、黄柏、麻黄、细辛组成,具有祛风宣肺、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急、慢性鼻炎风热蕴肺证,症见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口服。糖衣片一次3~4片,薄膜衣片一次2片,一日3次。
3.辛夷鼻炎丸由苍耳子、山白芷、菊花、三叉苦、薄荷、板蓝根、广藿香、鹅不食草、防风、鱼腥草、辛夷、甘草、紫苏叶组成,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鼻炎。口服。一次3g(约50粒),一日3次。
4.黄氏响声丸由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大黄(酒制)、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作用。用于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瘖,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 g)或6丸(每丸重0.133 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5.明目上清片由熟大黄、黄连、黄芩、玄参、菊花、连翘、蝉蜕、蒺藜、车前子、赤芍、麦冬、当归、天花粉、石膏、栀子、甘草、陈皮、桔梗、枳壳、薄荷脑、荆芥油组成,具有清热散风、明目止痛的作用。用于暴发火眼,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睑刺痒,大便燥结,小便赤黄。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6.杞菊地黄丸(浓缩丸、口服液、片、胶囊)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肾养肝的作用。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口服。丸剂,大蜜丸一次1丸,小蜜丸一次9g,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口服液,一次1支,一日2次。片剂,一次3~4片,一日3次;胶囊剂,一次5~6粒,一日3次。
【实训报告】
1.完成分析给药的相关资料(如:ppt、剧本等)。
2.填写下列常用骨伤科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8所示。
表25-8 常用骨伤科类中成药
3.填写下列五官科类中成药表格,如表25-9所示。
表25-9 常用五官科类中成药
【实训评价】
学生评价50%,教师评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