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的相对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当人体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斗争可使体内某些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引发疾病。因此,疾病的发生与机体本身抗病能力(正气)和致病因素(邪气)密切相关。
(一)正邪斗争与发病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正邪斗争的反映。
正气,是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抗病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及虫兽伤等。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原因中医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正气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正气不足是机体发病的内在根据。从疾病的发生来看,人体内脏功能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以侵入,就不会发病。从疾病的发展来看,正气足,即使受邪也较轻,病情不重,可以驱邪外出而愈。只有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时,邪气才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主导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伤、毒蛇咬伤、疠气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特别是疠气引起瘟疫病导致的大流行。所以,中医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始终存在着邪气与正气的矛盾斗争,斗争的胜负,不仅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而且关系到发病的轻重缓急。正胜邪退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外环境,主要指生活、工作环境,包括气候变化、地域特点、环境卫生等。内环境,主要是指人体本身的正气。
1.外环境与发病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中逐渐适应了自然。但自然气候的异常变化,或工作、生活环境受污染,周围环境卫生差,则能使人致病。
2.内环境与发病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一般来说,体质和精神状态决定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情志舒畅,脏腑功能活动旺盛,精、气、血、津液充盛,则正气充足,抗病力强,邪气难以入侵;反之,体质虚弱,情志不畅,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津液不足,则正气减弱而发病。
[要点:正气、邪气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