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所做的系统安排与规划,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保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对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在职教师和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设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课程标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定性及课程实施指明了方向。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教师,是我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思政课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而有所作为?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本书试图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领域探寻答案,努力探索。
本书正是基于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新要求组织撰写的。坚持以实践“标准”规范为基本遵循,突出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以专业理念引领、能力取向、实践支撑为脉络,以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努力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总结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实践经验,概括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理论,力求体现出实用性、时代性等特点。
第一,目标导航,引领性强。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学习目标越明确,越有利于发挥目标的指向和激励作用,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本书以章—节—目为编写逻辑,每章设计包括:语言简洁的内容提示、体现必备知识和素养的学习目标、开阔视野的阅读拓展、具有操作性的思考与实践等。案例篇中提供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其中的设计思路、专家点评等都具有极强的引领性,能够为一线教师和师范生提供教学范例。
第二,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教学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书重点放在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设计实践训练上,注重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上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语言、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奠定理论基础。用教学设计代替传统教案,用教学设计统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当代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特征。下篇精选了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案例各具特色且凝聚了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新。每个案例除呈现教学过程外,还呈现了每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意图、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专家点评等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师和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实用性强。
第三,内容新颖,时代性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本书突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教材与新高考的新要求。如课程性质的定位、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评价等都以最新课标为依据设计。本书在传承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注重结合教师教育的新发展,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积极吸收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新经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呈现的内容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高青兰负责全书的设计和统稿工作,尹波对书稿的设计和校对给予了大力支持。写作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高青兰、尹波撰写;第二章由高青兰、苏萍撰写;第三章由高青兰、蒋焘阳撰写;第四章由高青兰、黄欢撰写;第五章由高青兰、胡容撰写;第六章由梁殷慈、尹波撰写;第七章由高青兰、吴娇娇撰写;第八章由罗开文、苏万雷撰写。高青兰负责案例的收集、筛选、整理与点评。
本书是在西华师范大学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教师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和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大力支持。因此,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其次,要感谢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老师,是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和发行提供了许多帮助和便利;最后,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并广泛吸取了近年来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可以作为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职培训、研修学习的教材和资料,还可以作为中学一线思想政治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由于撰写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许多缺憾和不足,诚请各位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