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是要根据总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出教学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需表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学科内容的结构及最佳的教学顺序等。经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对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心中有数了。教师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但教材内容是师生教与学的基本内容。要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就必须对相关教材进行分析,以恰当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是学科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活动围绕教材而展开,教学设计要对教材的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是一个整体,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在教材体系中都占有特定的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有特定的意义。通过对教材地位和意义的分析,教师据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内容、进而进行教学设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通常有以下两个角度:一是所分析的教材在整个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是所分析的教学内容在某一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所分析的教材对于学生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2.分析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
教材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教材的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之间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结构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是按照册、单元、课、框、目的逻辑结构排列的,其中包含很多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比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清教材内容的内在结构,提高设计的有效性。如《道德与法治》的组织结构:单元——大的学习主题;课题——一课的学习主题;导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框题——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正文——本课的基本概念、观点和结论;栏目——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拓展空间。
3.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重点是指课程标准中或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它是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如关键性的概念、观点和原理等;也可以是思想教育的重点,“是学生重点把握的思想观点和重点形成的行为品质”[14]。教学重点是教材基础知识的主要部分,把握住教学重点就能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相反,如果重点不明确,平均对待所有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难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即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理论问题,以及在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学难点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难点的确定应该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表现在:(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上却难以接受的理论认识问题。(3)容易混淆的概念或出错的内容。比如“违法”与“犯罪”、“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等概念。难点不是绝对的,学生的情况不同,难点也有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策划解决难点的教学活动。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获得一把钥匙,其余的内容便会迎刃而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还是关键点。但有的内容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点,因此在教学策略上,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