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一、板书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板书就是利用黑板,用凝练的语言和图标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而板书设计就是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计划,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板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堂课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是教学内容的导读图,显示出教学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在问题表述上,它比有声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板书,还可以将授课内容条理化、浓缩化,有利于启发教学对象的思维,帮助教学对象记忆、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板书教学具有制作与呈现同步的特点,所以板书内容在呈现过程中具有时间线性的特点,这符合教学对象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心理规律。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设计新颖的板书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将会事半功倍,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由此,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黑板板书基本功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多媒体板书相较于传统黑板板书具有便捷、快速;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青睐,但是多媒体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成为课堂的播音员和解说员等。所以,教师在面对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板书两种板书手段时应该博采众长,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正确高效的运用板书来表达课堂知识点,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板书的功能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独特而形象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为传达教学信息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绘制的图表、图画等均属板书范畴。板书和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或先或后或同步出现,相辅相成,共同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起着决定作用的是视觉和听觉。在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听觉,另一个是视觉。板书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取知识,借助板书,使学生从单一的听觉刺激转向视觉刺激,并将视觉、听觉刺激巧妙结合,将学生的有意识注意与无意识注意结合,从而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避免由于单调的听觉刺激带来的疲倦和分心。有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更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时,板书具有鲜明突出、形象美观、形式多样、造型新颖等特点,好的板书可以通过图画、图标、线条、符号以及颜色的差异、版面的编排来将原本复杂的知识清楚地罗列出来,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在视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简洁的反映。因此,一个版面设计新颖,重点突出的板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板书设计还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教学内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2.反映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表现,是实施教学的“导游图”,它既能反映出教材内容,也能反映出教学意图,教师将一堂课的重难点呈现在板书中,用板书揭示出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一份条理清楚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能够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能够向学生展现教师教学的逻辑思路,学生也能够根据板书明确学习重难点,因此,板书既可以明确传递教学信息,罗列教学内容,又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的设计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呈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点慢慢浮现,教学内容不断深化发展。板书完成之时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个逻辑思维严密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板书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启发性,而不是教材条目的简单重复。心理学告诉我们,条理化的知识,直观的知识便于记忆,也便于迁移。正因为如此,板书以它的直观、鲜明,以它内容和形式本身所包含的诸多美的因素,以它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之后形成的条理化的反映,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强化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板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艺术创造,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把板书当作一种艺术来设计创造,而不能把板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或信手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板书要达到艺术的境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按照板书的基本要求持续不断地严格训练。

1.精心构思,注重设计的目的性

教师自觉增强教学板书的设计意识,提高教学板书设计的艺术水平,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学板书艺术的精心构思,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教学板书设计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所谓书之有方,指的是“明要求,做到书之有用;抓重点,做到书之有据;选词语,做到书之有度;定形式,做到书之有条;排次序,做到书之有时;留余地,做到书之有择”。这样,教学板书设计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等要求,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

板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的结构层次,每一节课都有它的知识点和重难点,都有其特有的目的要求。学生通过板书可以掌握教师讲授的顺序和思维过程,了解教材的重难点。板书不仅能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精髓,也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一节课的板书内容结构。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写什么、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整个板书布局结构以及正、副板书关系处理等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到服务于、服从于教学目标,切忌随心所欲,心中无数。

2.简明扼要,注重设计的概括性

板书应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它既不是课本的搬家又不是教案的缩写。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如果过多,就会减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因忙于抄写笔记而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用最精练的文字或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即使释疑解惑,也要一语破的,要言不烦。板书要求化繁为简,以简驭繁,言简意赅,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最有限的时间内抓实质、抓核心、抓重点,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当然,板书内容的多寡、详略,要根据教材具体情况、教学具体情况、学生具体情况而定。板书设计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整堂课只有寥寥数字,过于简略的板书不能传达必要的信息。[10]

3.形式多样,注重设计的启发性

板书设计贵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如果囿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千篇一律,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反而会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思想僵化。板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同一个教学内容因教学主旨、教学风格、教学对象等不同也会有区别,但形式并不是为了装饰课堂,衡量板书形式的好与差的主要标准是看它能否在揭示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否利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板书的启发性,是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把有联系的知识串起来。板书设计的启发性又是通过板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板书的设计不拘一格,采用多种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有的教师板书设计不分内容,不管课型,统统一个模式,使学生看了毫无兴趣,这样的板书是不科学的。

4.和谐悦目,注重设计的艺术性

板书是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性是板书设计的最高原则,只有坚持板书的艺术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悟板书的艺术之美。板书的整体设计应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板书,让学生感受到板书的魅力、欣赏到板书的多种美:内容美(准确、精练、严谨),结构美(突出事物间的关系,有分有合,前呼后应;导入引人入胜、新课充实有味、结尾简洁有力),线条美(有直、曲、虚、实、粗、细之分,力求简洁明快,指导性强等),色彩美(在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处适当运用多种色彩),图示美(包括图形和图画都清晰美观),文字美(书写规范,工整流畅,有端庄感,立体感)。那种不美的板书,特别是有错别字、字形拙劣、排列歪斜、板面不洁、龙凤飞舞、信手涂鸦的板书,必然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厌烦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会影响课堂气氛和效果。

板书的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只要从每一节课开始努力,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就会不断达到艺术的要求,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