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虽有基本的规律和程序可循,但课程的内容特点决定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然呈现出预设与生成、确定与灵活的统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着力于形成知识过程的体验,致力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思想观点的灌输,更要着力于相应情感体验的形成和价值观的生成。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是重要的要素,教师是引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应该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学生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状态,使学生不仅“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从单纯的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可以通过交代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动机、设置教学情境、提供学习材料、引导问题讨论、引发深度思考、总结归纳、评价分析点评、解答疑问等活动来完成。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提前做好准备,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二)媒体优化原则
教学设计特别重视教学媒体的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及各种客观条件,选用最佳的教学媒体。各种教学媒体应各施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优化的媒体组合。在设计如何运用教学媒体的时候,要遵循媒体优化组合原则。就像人体各部分器官虽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它们的功能是通过优化组合才得以充分发挥一样,教学媒体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也是通过多种媒体组合后形成的优化结构来实现的。一个优化的媒体组合结构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传递的信息量大;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相辅相成;各种教学媒体的主要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都信手可得,且使用方便。[23]
(三)方向性原则
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一些人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所迷惑,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把个人喜好的问题与重要的伦理问题混为一谈,把价值观选择当作纯个人的问题,不受正义和责任约束的话,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最终迷失前进的方向。在任何时候,社会都需要合理的、客观的、有效的道德准则。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模糊、消极、偏激、落后甚至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思想,教师决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及时纠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四)生活化原则
纵观教育史,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教育与生活相统一的思想。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让儿童在生活中和各种活动中学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通过儿童日常接触的事物进行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起点,让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儿童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主张把教育和学习的内容扩大到整个社会和大自然中去。这就是教育要遵循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是指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一方面,只有来自学生亲身的生活体验才是真实而鲜活的、深刻而全面的,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活力,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选用也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实现教材理论与大政方针的有机结合;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理论与地方生活资源结合;关注学生日常生活消费习惯,实现理论和生活原型的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现实生活的世界,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五)预设性与生成性结合原则
预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过程的活动。生成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调整,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预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制订出来的,有着明确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它明确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也明确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但是,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预先设定了轨道就会按着轨道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要凸显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不能过于死板。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既能够防止教学过程死板地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陷入教学活动的僵化,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得到预料之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