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急剧增多,更新空前加快。为解决知识总量增加和个人知识掌握量有限的矛盾,在教学领域中,一系列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并得以大范围地传播应用,形成了繁荣的当代教学方法发展新局面。
各国出现的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八字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情绪调节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教学法、合作性学习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教学法、体验性学习教学法等。从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认知和变革中可以看出当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变革趋势。
(一)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
现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学校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许多新的教学方法的创立都是以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发展智能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已成为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条件。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而学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要目标,我国的学导式教学法等各种教改中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也都无一例外地把发展学生的智能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这些教学方法各有特点且都具有创新性,不仅着重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意识,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行为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途径。
(二)教法学法并重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法,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割裂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统一性,既不能协调教学活动,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被动地接收信息,被老师的讲述和思维定式牵制着,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
现代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个体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学习。基于此,现代教学方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辩证统一,而且开始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理出发,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作为创立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首要前提。可见,现代教学过程既讲究改进教的方法,更注重指导学生改进学的方法,并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作为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15]
(三)注重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现在着眼的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把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械地割裂开来,孤立地研究或运用其中某种方法和手段,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教学方法的优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好的教学方法,是指使用时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排他性的,而是相互联系、部分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随着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多法结合、互配使用,以期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布鲁纳的“发现法”推广受阻后,引导发现教学方法在美国和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征的“发现法”和以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16]由此可见,各种彼此互不相关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的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在该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当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互补性和相关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人的心理结构通常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统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往往只要求教师按照固定的程序,照本宣科机械地演讲,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意因素是人们接收信息的阀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洛扎诺夫暗示法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使学生愉快而不紧张,不使学生感到任何的精神压力,把整个学习过程变成轻松愉快的过程。我国教师们使用的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都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愉快会使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活跃。反之,消极情感会抑制认知活动的进行,使智力受阻,变得迟钝。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反对传统的苦学,而沿着乐学、会学的道路发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