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巴班斯基总结出影响教师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有六项主要度量因子:第一,教学规律及由此引申出的教学原则;第二,教学目的和任务;第三,具体学科的内容;第四,学生学习可能性:年龄方面的可能性(体力、心理方面)、原有的准备水平、班集体的特点;第五,外部条件的特征;第六,教师本身的可能性:教师的经验、教师的理论修养、教师的技能、个性品质等。一般来说,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必须遵从。

(一)依据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和具体教学内容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要目标和任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18]“高中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9]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内容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20]。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的,有别于单一性的课程,单一性学科的内容只涉及一门学科知识的内容,而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是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社会生活经验的综合,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这样的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使得中学思想政治课应多选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内容和形式密不可分,内容决定形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同,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当然,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只要适合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情感的陶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所接受、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最优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最佳的。

(二)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如果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讲授新课,使学生获得新知,那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就是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如果一节课的任务是复习和巩固知识,可能采用谈话法就比较适合,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图表等演示法,促使知识系统化;如果想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可以采用讨论法等。也就是说,知识性的目标重思维与理解的方法,能力与技能性的目标重实践训练的方法,情感性的目标重体验与熏陶的方法。

(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教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能够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特征和知识基础相适应。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的养成。例如,针对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多采用提问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班级或团队较松散、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的班级,可以多采用讨论法让同学们在讨论中提高团结、合作意识。此外,教学方法的设计还必须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长于机械记忆,有的学生长于逻辑思维,有的学生长于动手实践,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感知。教学方法设计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性格特征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符合教师自身素养,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爱好、性格特征等都不同。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有各自的优势,有人长于逻辑推理,有人长于形象思维,有人长于操作演示,有人长于情境设置。有些教学方法虽好,但是具体到某位教师身上,如果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就适合性格开朗、有童趣、课堂掌控能力较强的老师,这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的教学方法,如若让平时就比较严肃、老成的教师运用,在课堂上反而会很别扭,教师自己不自在,学生也会觉得不适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时间、空间、教学设备与环境的制约。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地方对教学投入的差距,各个学校在教学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现实的教学条件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能够提供怎样的条件,如果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超出了实际的教学条件,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一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只有黑板、粉笔,想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方面要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的教学条件,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有创新精神,敢于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赋予传统教学方法新的意义。

(六)依据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超越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这种教学方法就失去其优势和长处。如讲授法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智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但这种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形成注入式、满堂灌局面。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要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