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的内容、方法、策略、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其更为有效地应对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更为普遍,其作用日益显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技能。
(一)多媒体课件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是老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它集中了电影、电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的优点。
教学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的过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更经典,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更形象、更全面、多维度地感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这样,就使原本抽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同时,学生的反馈更及时,教师能更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等。因此,多媒体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5]可以预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凭借其极强的课堂感染力必然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多媒体课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实效性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并茂”“多感官刺激”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受到学生的欢迎。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显得空洞、毫无生气,尤其是在讲授抽象的概念时容易平淡,这时就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其“绘声绘色”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听到悦耳的音乐,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传统教学手段根本无法表达的信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将冗长的文字用简洁的图表或图示、图片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易于理解、便于接受。例如,在讲“物质”的概念时,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展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现象的生动的画面——日月星辰、高山流水、花草树木、车船飞机等,通过色彩斑斓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质”现象的客观多样性。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巧妙点拨,最后总结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种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为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何突出、突破教学重难点?单凭教师讲解,不仅工作量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效果还不一定好,学生听后也无法清晰地理解。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概念、原理、观点通过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动画、生动的文字材料、适合的音频、贴切的视频进行演示,把抽象、空洞的理论变成具体、形象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性内容的理解,也便于记忆和运用,从而有效地突出、突破教学重难点。[26]
(3)扩充课堂的信息容量
正如邹绍清教授所说:“传统教学受限于口传面授和黑板书写,其信息容量十分有限。”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其教学容量大、知识密度高等特点,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利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示教学内容,用真实案例和背景材料作为辅助,呈现出大量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解此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需要从概念内涵、外延、对立面、方法论、解题技巧、二者的联系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使用板书,既要受限于黑板的容量而且书写起来也比较费事;如果单单凭借口头讲授,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缺乏整体理解和把握。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因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件制作时已经得到优化,需要书写的材料可以直接用课件呈现。对这两对概念讲解,在课前可以制作表格,将两者进行对比,课堂上使用起来更加高效、清晰、明了,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不仅容量大、效果好,还会因为众多的信息呈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识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在知识的呈现上有重大的突破,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集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另一个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7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27]也就是说,视听结合以及在交流中所获得的知识记忆最持久。多媒体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可以绘声绘色地呈现知识内容,方便学生视听结合地获得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既有所思,还能够有所论,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保持知识记忆的持久度,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有的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视频,大家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紧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看一个视频,视频内容反映了一些地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的现状。看完视频之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最后,教师将教材的观点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储存信息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增强学习效果。
(5)及时反馈,服务教学
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有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既要看到取得的进步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增强自我学习意识。计算机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人机交互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反馈手段,包括判断、选择、简答、材料分析等。例如,在新课讲授结束后的课堂练习,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一些题目,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或者在评讲试卷、作业时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纸质答案展示出来(可以是答题答得很好的,也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的做法),教师直接在课件上进行勾画、强调、批注等,使学生看到整个思考、解答的过程,之后再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这样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思考、教师点评强化重难点和易错点,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多媒体课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若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或使用不当,则会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要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关系
自从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教学以来,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的优化组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教学内容较传统教学方式来说,信息量更大,更加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多媒体课件具有各种特效,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及时反馈性等优点,每位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多种优点也带来了众多好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滥用多媒体课件,完全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引导的错误做法。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从“学生的引导者”变成了“鼠标点击者”。具体来说,就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堆积而成的多媒体课件充当教师的讲解引导,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充当着“放映员”“播报员”“朗读者”,其实就是从“照本宣科”变为了“照屏宣科”,实质是没有变的,教学效果仍然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明白,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画、视频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学环节中的配角,而教师的讲解引导才是主角。一堂课要靠教师“讲、导”出来,而不是多媒体课件“放”出来,更不是照多媒体课件“读”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提出了要求,除了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外,在课堂讲授、引导上还要下更多的功夫,万万不可本末倒置。
2.正确处理课件展示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所采用的图片、录像、视频,以及所引用的案例等必须要紧扣教学内容,要能够很好地说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采取了不妥当的做法。一是使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与讲课内容没有关系,为图片而图片,为动画而动画。例如,在讲精神文明建设时使用物质文明的插画或图片,结果是插画、图片多了,可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却糊涂了。二是过度使用视频、图片。例如,讲一个简单的知识,却用一大堆图片。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或引入一个问题却播放了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视频。有一位教师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一节课放了四段视频,到最后都没有把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清楚。三是课件的字体和色彩使用不当。例如,在讲比较严肃的党建活动、国体政体时,使用较为活泼、具有喜剧色彩的艺术字体,选择可爱卡通或者是花里胡哨的课件背景等,颜色虽光彩夺目,但是与要渲染的政治氛围不符合。因此,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图片、视频、动画、插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但要选择用作教学素材的一定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后期加工的针对性极强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否则,课件中的一些内容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3.正确处理课件展示与师生互动的关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能否调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思考的积极性等息息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使用不当可能会妨碍师生之间的互动。目前,一些年轻教师习惯将课堂上要讲的所有东西都放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然后上课的时候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讲述、播放。不论学生反应如何,依旧按原计划讲下去。这种教学,虽看上去教师讲得很熟练,但教师表演、背稿的成分太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缺失的是在现场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观点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有多媒体课件作为外包装,看似很现代,很时尚,但课堂仍然是单纯的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仍然是一个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新瓶装旧酒,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的老套套。
【阅读拓展】
拉斯卡四种教学方法的比较[28]
美国学者拉斯卡认为,已有教学方法分类不尽如人意。根据行为主义学习原理看,“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发出和接受刺激行为的性质不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按照所包含的行为特征差异,存在“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和“强化方法”等四种基本教学方法(见表1)。
表1 拉斯卡四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四种基本教学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刺激有关,学习刺激作为一种手段是与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相关联的刺激。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不同,学习刺激可分为四种,可以称之为“A、B、C、D刺激”。拉斯卡强调,每种基本方法又由许多特定方法构成。例如呈现方法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包括的特定方法有讲授、让学生阅读课本和在实验室进行演示等。特定方法可视为普通方法的具体运用。
呈现方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这是A种学习刺激的运用,是用确定的形式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在呈现这些刺激时只要求学生注意到呈现的刺激,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作用比较被动。
实践方法,同样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B种学习刺激的运用,是用问题解决形式提供给学生,通过已知程序的运用,提供可模仿的模式,或可操作的特定学习活动来进行。该法要求学生起积极作用。
发现方法,这是C种学习刺激的运用。这种刺激在要求学生活动方面与B种刺激相似。C种刺激提供给学生一个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希望学生在其中发现预期学习结果。
强化方法,这是依据D种学习刺激的分类。前三种可称为“反应前”刺激,D种刺激是学生做出预期反应后做出的刺激,由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表扬、鼓励和奖励等强化所构成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单独地运用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依据各种情况推测不同教学方法可能产生的效果,不断地从选用一种方法转向另一种,或者综合选用几种。
【思考与实践】
1.怎样理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教学方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4.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
5.如何使用好案例教学法?
6.教学媒体的选择及应用有哪些要求?
【注释】
[1]LEONARD H CLARK,IRRING S STARR.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methods[M].3rd Edition.London: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77:25.
[2]罗正华.比较教学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379~380.
[3]EDWARD DEJNOZKA,DAVID E KAPEL.American educator encyclo-pedia[M].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2:519-520.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47.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7.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44~245.
[7]《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51.
[8]邝丽湛,等.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1.
[9]冯光伟.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52.
[10]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告子章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7:482.
[11]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134.
[12]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8.
[13]高青兰,张建文,郑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9.
[14]陈亮,邹绍清.政治教学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4.
[15]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7~298.
[16]黎明.课堂教学策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60~61.
[17]陈时见.课程与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1~234.
[18]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4~125.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
[21]张卫平,等.教学媒体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
[2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2.
[23]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84.
[2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87.
[25]欧阳芬,诸葛彪.高校教学技能十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2~203.
[26]邹绍清.思想政治课教学技术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82.
[27]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99.
[28]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0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