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
每位教师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做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许多方面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转变成学生的活动、作业和任务。教学过程设计事关教学实施的效果,也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关于追求目标的基本观念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观念,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课程理念,一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构成这门课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施必须符合这个理念和追求。“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主要针对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这就是初中思想品德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基本理念,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就要依据课程理念。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理念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观念和信念,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既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又要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过程;既要坚持理论教育,又要结合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等;既要以生活实际为主、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学资源,又要进行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这些理念既是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就要遵循和体现课程理念,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前提,也是重要的基石。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向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设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规定着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方向及选择。如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模块3《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与原则”中有教师采用“情境条件+行为要求+必备知识+素养指向”的陈述框架,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
“(1)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道路,展现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培育政治认同素养。(2)结合法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事例,表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比较我国的法治建设与西方法治建设,明确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坚持的原则,在比较、判断与选择中培育科学精神。”
目标1中“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情境条件;“理解”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则是必备知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道路,展现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培育政治认同素养”则是明确的素养指向。
目标2中“结合法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事例,表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就是情境条件;“比较、明确”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坚持的原则”则是必备知识;“在比较、判断与选择中培育科学精神”则是明确的素养指向。
这就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坚持的原则为必备知识,即知识目标;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比较我国的法治建设与西方法治建设,明确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坚持的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道路,展现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培育政治认同素养、在比较、判断与选择中培育科学精神为素养目标。教学目标完成与否,关系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成功与否。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着导向作用。
(三)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要能够促进中学生认知、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遵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在要求。无论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呈现方式、教学过程活动安排还是教学情境的设计都要符合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认知模式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成长中会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等。同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所设计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从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和针对性。因此,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又一个重要的依据。
(四)学生的实际生活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初中、高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了学科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从2004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结构的四本必修教材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四本教材的命名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新的四本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的内容也突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新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5]。“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优化案例的关键在于优化情境的功能……围绕议题,指导、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显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力求可操作性、可把握性”[26]。这就要求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用生活中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并且使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没有实际生活作为支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