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6]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但是,其产生的原因却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有很多是由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中学生尤其初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身高体重明显增加,内部机能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开始成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稳定。伴随着生理的发育,中学生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感知觉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喜欢被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所左右。随着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对事物喜欢“盘根问底”,但辨别能力不强,往往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又不肯听老师的意见,喜欢强词夺理,喜欢跟老师唱“对台戏”。当然,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因其在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例如,相对于女同学来说,男同学精力旺盛、好动,而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更容易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等外向性的问题行为;对于女同学来说,性格相对比较内敛,在课堂更容易表现出害怕提问、胆小退缩等内向性问题行为。此外,一般地说,不同倾向性的学生对环境和课堂气氛的感受是有差异的,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好动、有的好静,因此,在同一课堂气氛中,全体学生难免会有不同行为表现,其间可能就会有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教师因素
学生某些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也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有的教师本身对教育事业并不热爱,不专心教育工作,教学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备课和教案编写不认真,没有好的教学设计,没有吸引学生的教学案例,一堂课结束学生既没有知识的获得、也没有能力的提高,更没有情感的陶冶,这样的课堂怎能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其次,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一些教师受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把分数当作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大搞题海战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堂堂课要求要么背诵思想政治学科概念,要么默写思想政治学科概念,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逆反行为。第三,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一些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较差,缺乏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使学生感到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从教师的课堂管理来说,教师的管理不当也是引发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包括,权威型管理、恐吓型管理、放任型管理、引导型管理、人际关系型管理和学生自主型管理。其中,权威、恐吓和放任型管理最容易引发课堂问题。权威型管理特别强调学生对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的遵守,学生比较缺乏自由空间;恐吓型管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教师的任务是强迫学生在恐惧的心态下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服从教师的规矩和课堂纪律;放任型管理往往借口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事实上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这种方式无视或忽视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既不可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可能真正带来良好的课堂秩序[17],必然导致甚至助长问题行为的发生、扩展。
(三)环境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外,还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有关,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从家庭环境来说,家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的教育、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些学生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父母经常吵闹、打架,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出孤僻自闭、焦躁不安,甚至挑衅滋事,扰乱课堂秩序;有的学生成长于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功能的弱化,使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自制力较差,极易动怒,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除此之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子女百依百顺,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发挥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用。
从学校环境来说,教室的布置、座位的编排、班级的学风、学校的校风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班级的环境布置简单乏味、色彩暗淡,学习气氛紧张,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教师对学生座位的编排也是一门艺术,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英国教育学家曾经对学生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做过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秧田式排列时,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是圆桌式的2倍,而坏习惯的出现频率,则圆桌式是秧田式的3倍。[18]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学习风气不好,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学校的校风更是如此。
从社会环境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大众传播环境对课堂教育教学也产生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更是以其具有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等特征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着多方面的复杂影响。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庞杂,其中也包含着大量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如果不能有效的辨别和筛选这些信息,就容易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致使问题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