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变的基本策略
课堂应变,关键在于教师要能随着教学事项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变化策略。教学事项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课堂应变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1.对教学疑难的应对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索,追根究底,在听取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基础上有自身的思考,很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出一些有价值但又很难回答的问题,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创造性,提问的积极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学生的提问,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些奇谈怪论,作为教师而言,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否及时做出解答,都要对他们积极思考、善于发问的精神予以肯定。在具体的情形中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应对策略。
(1)存疑待答
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在教师的知识储备的范围之外,不能当时就做出回答,需要课后再去查阅资料;也有可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及时回答会影响教学进度,就可存疑待答,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地解答赢得了时间。
(2)简语释疑
在教学中,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很难从宏观上把一些抽象的问题认识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可以用一些妙语、警句、比喻、俗语、幽默等精辟的简短语言去解答学生的疑问。演讲家雷麦曼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如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教学中,学生怎么也不明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量的比重下降了,控制力却增强了,一位老师是这样来解答的:“同学们,你们说人的脑袋和身体相比,哪个的体积大?当然是身体。那么,请问是人的大脑在支配人的身体还是人的身体在支配人的大脑?这就叫控制力。量固然重要但关键的还是质。”学生豁然开朗。
(3)讨论共答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可把问题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做出恰当的归纳,正确地引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课堂问题行为和外界环境干扰的应对策略
在教学中,一部分偶发事件来自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问题行为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学生之间恶作剧、相互吵闹、打架,或突然有人来找班上某某学生,天空突然打雷下雨等,都有可能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面对这些情况,一般要求教师能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妥善处理,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加以暗示
在教学活动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正常地进行。有些课堂偶发事件,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籍等影响不大,涉及面不广的,教师就没有必要中断教学进程停下来处理,教师可采用有意忽视法、身体逼近法或体态暗示法、目光注视法、暂时沉默法等暗示的方法,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
(2)因势利导
有些课堂偶发事件,确属学生恶作剧,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也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因势利导,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某青年教师第一次走进课堂,一个调皮的学生在黑板上给她画了肖像,引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结果,这个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等学生平静下来之后,肯定了这位学生有绘画才能,并鼓励学生把这种特长发展下去,结果,这个令人难堪的场面,变成了极其有教育意义的课堂。学生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了。假如,老师当时狠狠地斥责这位作画的学生,后果会怎样呢?显然,是没有教育意义的。这就是因势利导作用的突出表现。
(3)冷却处理
教学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是由于学生一时头脑发热、情绪激烈,不太考虑事情的影响和后果造成的。教师遇到这样的事情自身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行为,沉着冷静,不乱发脾气。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训斥,往往容易碰壁,有时还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相反,教师如果站在教育者的高度,运用教学机智,将“热”问题“冷”处理,化大为小,化不利为有利,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转入正轨。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刚走进教室就见小李同学与同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各不相让,班上其他同学神情都很紧张。可是这位教师却没有慌张,也没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好,我们开始上课。”随着教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有的还轻轻地笑了。在善意的笑声中,小李松开了手,坐到座位上,小张呢,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场“龙争虎斗”很快平息下来,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3.对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对策略
在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也有可能会出现板书失误、教学语言失误、教学演示失误、教态教法失误等状况。这就需要学会和掌握处理自身失误的应变艺术,随机应变,在补遗拾漏的同时,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训,这也是心理成熟教师的应有表现。
(1)直面失误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率先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还是学生发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教师都应坦诚承认,及时纠正,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失误处理越及时越彻底越好,如一位教师在分析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时说道:“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与自身价值大小成正比。”语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教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因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并不一定与自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此时,老师突然意识到:学生言之有理,自己前面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达不够准确。于是,坦率地说道:“我前面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达不够准确,看来,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感谢大家帮我指出错误。这使我想起了古希腊一位哲学家的话:‘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现在,谁能帮助老师改正这一错误呢?”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准确地说出了正确命题:“一般而言,商品价格的高低与自己价值大小成正比。”这样不仅使老师从尴尬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幽默补救
幽默不但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师生关系和谐不可或缺的可贵资源。老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电影中的台词和法律用语等风趣地指出自己的失误,既能获得学生的谅解,也为自己留下了改过的余地,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增添了吸引力,使学生以后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一次,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某学生,该生立即站起来辩解,说得有理有据,老师立即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误:是自己对情况的了解不够,错误地批评了该生。学生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望着老师,课堂气氛十分紧张。这时,老师随即讲道:“经调查,我认为对××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本人慎重研究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销原判!”学生笑了,那位受屈的同学忍不住也笑了。接着老师又诚恳地说:“今天,我由于对情况了解不够,错怪了××同学。为此,我向××同学表示歉意。我以后遇事一定多做调查研究,欢迎同学们监督。”同学们笑了,他们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望着老师,他们既钦佩老师课堂应变的能力,又被老师敢于当面认错的胸襟所折服。
(3)随机应变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本无固定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如有一次某位教师去上政治课,登讲台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这位教师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请安静,这就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这句话使学生们都愣住了,纷纷竖起耳朵欲听下文。“是呀,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谁能保证不跌倒几次呢?我跌倒过,你们也跌倒过。跌倒了,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意爬起来!”这话语虽普通,却似春雷一般震撼着一颗颗年少的心,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27]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才能厚积薄发。
总之,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精深的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等品质。只有拥有教学机智,并让它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