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如前所述,教学目标设计或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教学目标的确定更不能主观设想,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一)依据时代特点以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体现国家意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强烈时代性的课程,其内容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其思想性。
(二)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对本课程教学活动加以指导、规范、评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实施建议等方面的内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表述,也为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又是评价的依据。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了解各单元、课、框、目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4]
(三)依据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承载着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材料。教材是专家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编排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基础性和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快捷地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对教材进行仔细地分析,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教材设计教学目标。[25]
(四)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倡导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