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功能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要素的核心要素,它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主要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标准功能、调控功能。[8]

(一)激励功能

目标是向导,是动力,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动力。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会产生努力完成任务的愿望,才会有开展活动的动机与行为,才会有实现目标的压力与动力,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了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内驱动力。要激发学生认识内驱力,只有让学生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目标清晰地进行活动,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做出成就归因,并最终取得认知、自我提高和获得赞许的喜悦。

(二)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向导,是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南,也是教学实施的保证。教学目标导向学生的行为结果,可以作为测量学习效果的依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规定教学活动程序与组织形式,并实施教学。没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就没有方向,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正如申屠待旦老师所说:“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没有重点目标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目标错误的教学是误人的教学。”

(三)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是规范、测量与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基本标准,它规定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水平,借以评定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或能力、情感态度等的状况。例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课程目标,这“三维”目标既是我们实施课程的规范,也是测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就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标准。

(四)调控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是一个可调控的过程,而调控的参照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修正教学的过程。根据控制论原理,教学过程必须依靠反馈进行自动控制。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流、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