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评价要求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3.考试评价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还特别强调“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通过评价改革,切实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评价要求
这是21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改革目标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考试评价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提出要“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考试命题意见》就是落实这一要求。《考试命题意见》规定:“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即俗称“全科开考”,这将促使全面育人落到实处。《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要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考试命题意见》规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倡导多年的以课标为准进行教学、“学什么就考什么”终于成为国家层面的落地政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要求考试要“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考试命题意见》规定“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耗时费力、死记硬背、低效重复的“题海战术”可能失灵,促使广大教师切实改革教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