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设计含义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设计含义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含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容易把教育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混淆。在西方,教育内容一般简称为“内容”(contents),又叫“课程内容”;在我国,则有“教学内容”的术语,所以,教育内容、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三个术语常常被交替使用。

1.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伴随历史进程逐步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在原始社会,成人在生活过程中,给儿童传授渔猎经验和群居生活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这是最早的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学校的产生,老人代表成人社会在庠序里向新生一代传授生产知识、渔猎采摘经验和祭祀、风俗习惯,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并形成了体系。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创造出了把教育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统一起来的课程。通常,教育内容是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1]。广义上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所有内容,狭义上它特指学校教育内容,选择标准一般包括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等。教育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从人的发展结构看,它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社会结构看,它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2]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开设的学习领域和科目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相互联系方式,表现为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在教育领域,课程内容历来以教学材料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使用,而且需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所以,人们所秉持的课程内容观有“教材取向”“学习活动取向”“学习经验取向”[3]

课程内容就是教材,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把课程内容视作学生应该习得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活动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此观点主张:第一,学习活动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第二,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或要求学生做些什么;第三,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第四,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着支配作用,它们是受学生控制的,而不是由学科专家控制的。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其特点:一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选择性;二是确立学习者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索;三是关注学习者的社会生活经验——服务生活。

3.教学内容

通常指在一个科目、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作为师生教学对象的具体知识、主题、事实、观念和原理等。[4]也有专家认为:教学内容是在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等。中学思想政治作为学科课程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都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背景。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支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基础。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课程所无法类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应选择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依据;教学内容的编排要有一定的逻辑思路,或遵循学科逻辑,或遵循生活逻辑,切忌杂乱无章。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长期以来,很多人总是将教材和教学内容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教学内容到底等不等于教材内容,有必要做出区分。

教材仅仅是形成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作为发挥实际作用的教学内容,其特性不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从广义上说,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总和”[5],从狭义上讲,是指解决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教材内容不是学生直接掌握的对象,而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介,教材因此也成为教师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和跳板。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受制于课程内容,必须反映课程内容,但仅有课程内容“教材化”是不够的,教材内容还须“教学化”。教材内容不是素材的堆积,而必须经过方法化处理。这种“教学化”实质上是让教材“心理化”,即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逻辑,使教材更具“可教学性”。教材内容无论多么“教学化”,它都不能自动地成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静态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而具体教学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是动态的。这便引出了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另一层含义,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程转变成为教学内容。钟启泉教授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有如下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要素:一是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二是同计划相应的素材内容;三是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四是教师的教育性价值判断与学生集体成员的接受或批判性指示;五是与上述因素相应,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规范行为。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素材内容),而且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过是一种成分。由此看来,教学内容具备了教材内容所无法包含的内涵,它涉及教师的主观作用,因此,隐藏着种种不确定性。从教师教学中的实践运作来看,同样的教材内容可以衍生多样的教学内容,而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材内容加以实现。同相对稳定的教材内容相比,教学内容呈现出一系列的可能性,因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然,教材内容不必时时处处“物尽所用”,这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转化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取决于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情境,它内在地蕴含着教师对教材内容个性化的演绎和创造。这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教学内容不仅是开放的,还是动态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从既定的教材内容到通过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再到实施过程,其间经历层层变革,最终形成了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如果说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现实而生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大片开阔地带,教师可以充分地进行再创造。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创造不是任意行为,要受到课程情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不能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内容必须是“量身定做”的。

考察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含义,发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联系

教学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是对教材内容的整理、组织、加工,从而形成的系统结构。第一,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教材内容,也就没有教学内容,或者说教学内容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教材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就不再涉及,注意选择、取舍;有些内容虽然教材中没有涉及,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完善。第二,教材内容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主要依据,教师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总是依据教材进行的。第三,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反映,是教材内容的展开和具体化。第四,应科学、合理地加工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实际活动。因此,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2.二者的区别

第一,二者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内容涵盖了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教材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内容则具有动态性。教材内容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教学内容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或重新组织,具有相对的灵活性。[6]第三,二者的载体不同。教材内容以教材为载体,而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为载体。第四,它们分别体现的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对学科内容进行的不同选择。[7]

(三)教学内容设计含义

教学内容虽然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但教材之外的内容浩瀚无比,即使使用同样的教材,使用的主体不同,对教材内容的开发与组织也不同,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要解决好“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学习什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不重视教学内容设计,总是认为有了课程标准,有了教材,自然就有了教学内容,不需要教学内容设计。其实,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要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材的,还要开发课程资源。在信息化的今天,课程资源浩如烟海,选择什么样的资源进入教学过程,这就是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关于什么是教学内容设计,曾天山老师认为:“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思想政治课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8]这是教学运筹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