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教学难点是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课铃声响起后,中国古典乐作背景,老师开始朗诵本课题开篇语作为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和共享我们伟大祖国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请大家翻到教材第66页,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播放视频《美丽而神奇的中国汉字文化》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汉字组成了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只有我们的汉字才能做到,它显示出了中华汉字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风采。同学们,请问你们能不能结合教材66~68页和你们的课外知识再列举出一些能展现咱们中华文化独具特色,或给世界做出一定贡献的其他事例呢?

探究活动一:夸一夸我们的文化

学生积极而热烈地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夸了咱们的中华文化,可谓丰富多彩,举不胜举。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资料,它们是我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代表,展示了它们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将失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灿烂的春天。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第一个表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板书)1.表现:(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师:此外,中华文化还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

探究活动二:品一品我们的文化

师:首先,让我们先品一品我们家乡的文化——巴蜀文化。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乡村道边,都会看到独具四川风格的茶馆。人们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四川独有的盖碗茶具,品着清幽的香茗,或“摆龙门阵”(聊天),或看书读报,茶馆里的气氛与盖碗里的沸水一样,热气腾腾的(饮完茶后,就该感受一下特色的川菜了)。

师:当然,老师给同学们展示的只是咱们家乡文化很小的部分,大家是不是觉得很亲切呢?现在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品一品另外一种文化——吴越(江南)文化。

师:通过刚刚给同学们展示的两种区域文化的资料和视频,请同学结合教材68页的内容讨论一下“巴蜀文化”和“吴越(江南)文化”各自的特色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特色?

(学生活动:“品一品”我们的文化)

PPT展示问题:巴蜀文化和吴越(江南)文化各自的特色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特色?

活动形式:分组讨论,1~3组讨论巴蜀文化的特色,7~9组讨论吴越文化的特色,4~6组讨论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完后由三个小组代表回答。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特色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除了以上两种区域文化,我国还有哪些区域文化?

师:同学们,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由不同区域文化构成。所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就应该体现为——(学生齐声回答)

板书:(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师:其实呢?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探究活动三:秀一秀我们的文化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欣赏三段不同的民族音乐,欣赏完音乐之后,老师将邀请几位同学来秀一秀三段民族音乐所代表的不同的舞蹈,用肢体语言让大家体会一下我们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老师先做一个示范。

生:略。

师:同学们,各具特色的优美的民族歌舞是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体现,通过同学们的参与,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那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到教材第70正文第一段第三行:“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项。”

PPT展示问题: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熔铸”二字体现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什么关系?

探究活动四:议一议我们的文化

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是否就等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如果不是,那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① 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中华文化,但中华文化并不是民族文化之和。

② 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并且各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既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的特征,比如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等,但也保留了各民族自身的特点。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又体会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体现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板书:(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师:同学们,中华文化穿越了五千年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到现在也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先来观看一个视频。看视频之前,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PPT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又有哪些西方文化元素?)

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活动:“找一找我们的文化”)

探究活动五:找一找我们的文化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世界呈现了一台精妙绝伦的文化盛宴。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视频,找到了哪些中华文化的元素和西方文化元素呢?

学生讨论发言。

师:这台文化盛宴中既有中国元素,也有西方元素,这说明了什么?事实上,一个“和”字已经展现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仅注重对内的和谐,也注重对外的和谐。我们可以看到黑板上的板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表现:(1)独特性;(2)区域性;(3)民族性。

板书:2.原因:包容性

师: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都广为传唱着这首撞击心灵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优美旋律的地方,都涌动着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无限深情。

这首歌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其根源就在于中华儿女身上都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同学们,伟大的民族造就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成就伟大的事业!

板书:3.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

(情感升华)教师朗诵结束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并分享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与繁荣,但是,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仅只是中华文化的学习者,更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并且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2.板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表现:(1)独特性

(2)区域性

(3)民族性

2.原因:包容性

3.中华文化的力量

3.点评

1.开篇语和结束语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老师精彩演绎,成为本课出彩点之一。

2.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设置“夸一夸”“品一品”“秀一秀”“议一议”“找一找”等环节,把本课联系为有机整体,既有教材内容,又有教师独到的匠心,是本课出彩点之二。

3.学生活动形式多样,既有讨论、发言,又有亲自参与,秀出我们的文化,体会文化的优美,是本课出彩点之三。

4.本课做到既有新意又注重课堂落实,以教材为蓝本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学生的思维开拓,是本课出彩点之四。

5.老师讲解精练,同时,又以舞蹈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是本课出彩点之五。

注:整个教学设计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请注重知识点本身的讲授,尽量忽略版本对知识点的影响(版本变化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