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分类与作用[10]

一、教材的分类与作用 [10]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的总和,即“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11],包括文字性材料和非文字性材料、主导性材料和辅助性材料等形式。狭义即本义上的教材是指学生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课本,也叫“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的本质是“学材”,即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但是,教材绝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材料。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教材可以进行不同分类:按照表现形式,有文字性教材和非文字性教材;按照社会作用,有专门性教材和代用性教材;按照呈现方式,有知识呈现型教材(如大学的教材)和学习指导型教材(如中小学的教材)等,人类早期的教材一般是代用性的,如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欧洲中世纪的“圣经”等。但也有专门性的,如中国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以及现代学校中各学科的专门性课本等。现代社会的教材则较多表现为专门性的,但也有代用性的。

教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只有通过教材才能具体化,才能被人们所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材建设。但是教材绝不是唯一的课程内容载体,课程内容既存在于教材中,也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中。

2.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工具,是知识传承的重要手段

教材承载着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些学习内容是以事实、概念、观点、原理、感受、体验等形式展现出来的,并且是按照学生认识的过程和规律来编排的。因此,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有效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但是,教材仅是学生学习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因为再好的教材也仅仅是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部分体现,它不可能囊括全部学习内容。另外,教材的编制只能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能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材绝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它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教材的编制还要受客观历史条件和主观因素影响,具有滞后性,需要发展。

3.教材是教学考评的重要工具,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

教学考评要以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因为教材承载着一定概念、观点和原理构成的知识系统,离开了教材,教学考评就难以进行。因此,教材是教学考评的重要参考和基本工具。教材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教材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着教材编制者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