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方法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评价建议部分提供了可参考实施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法、成长记录以及考试等方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三维目标,这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发展。
(一)观察法
观察法主要是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观察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教师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做出必要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课堂活动参与者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观察是课堂评价者最常用的信息搜集方式。课堂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有时也会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观察法收集到的信息最直接、最可靠,往往被评价者作为评价的最有利证据。
课堂观察是课堂评价的直接依据,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观察,常常需要对观察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观察对象与内容的选择服从于课堂评价的需要。一般说来,观察对象往往是课堂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学习主体,既可以是优秀学生,也可以是学困生,易被忽视的中间状态学生也应成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育目的的要求,从知识获得、能力训练到学习者的行为特征、情绪反应等,都应在评价者的掌控之内,其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者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各项功能,最终达到教育个体、引导全体的目的。
(二)测验法
测验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这一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出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效果,使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测验法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随堂测试,随堂测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随堂测试不同于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测试,具有临时性、单一性的特点,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着重检查学习者对某一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或学习者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心理与行为表现。随堂测试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由于在课内进行,不能频繁使用,测试过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效发挥测试的功能就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精选测试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测试内容,以便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形成的情况。二是准确把握测试时机,在需要对某一学业水平进行全面了解的时候进行测试。三是充分发挥测试的功能,充分发挥测试结果在课堂诊断、调整、激励和甄别方面的作用。
(三)调查法
调查的方法是预先设计好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请相关人员进行口述或者笔答,以了解情况,获得评价所需的资料。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和问卷两种。访谈是与访谈对象面对面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于群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一般都采用一对一的访谈,访谈具有灵活快捷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要克服访谈内容的随意性,事先要做好访谈提纲。问卷是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的调查,提供事先印制好的一系列问题,要求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调查一般采用无记名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设计面较广,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真实可靠。
(四)描述性评语
描述性评语就是教师用准确、客观的语言对学生的品德、在校表现以及学习成绩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表示出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描述性评价要求教师客观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平常对学生的印象而影响评价的客观性。避免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只评价其优点而忽视其缺点,或者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只看到其缺点而忽视其优点,这都是失之偏颇的。
(五)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教育评估手段之一。将学生在各种自然生活情况下自然表露的行为特点直接而具体地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评价资料。既记录好的行为,也记录不好的、特异的行为。要求如实、客观,记录者的意见或解释不能与事实混在一起。
教师做轶事记录时,应尽量淡化个人好恶的感情色彩;不单看事件表面,不应轻易放过看似虽小,却很说明问题的事。在科学上,这类方法一般不被接受。但由它获得的证据通常可作为进一步系统研究的参考。
【案例】学生轶事记录表
班级:九年级 学生:一个班
日期:半学期 地点:教室
表8.1 学生学习态度观察表

(六)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档案袋分成不同的类型,美国学者格莱德勒以档案袋的不同的功能为标准,将其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15]
档案袋收集了传统评价中不予考虑的各种材料(其中包括许多形成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中帮助我们克服传统评价所固有的缺陷。档案袋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促进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档案袋的作品不是简单的作品,而是精选的作品。它是有一定标准的,是一学期内或某段时间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评价作品主要是课堂学习的成果,与课堂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二,全面深入地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一场考试受时间、内容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档案袋却不受这些限制,在没有压力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和参考资料,与他人合作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从而展示学生的多种技能,如写作、口头表达、图形表达、社会技能和文化知识等。另外它又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档案袋记录的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到学生的成长轨迹。档案袋是学生成长的记录,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第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必须选择和判断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设定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进程,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反思他们自己的进步和作品的质量。即学生要不断地对自己所选取的作品进行反思与评判,所以档案袋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自我评判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的发展。
(七)考试法
考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考试是指包括笔试、口试、面试以及操作考试在内的所有考试。狭义的考试仅仅是指书面考试。这里所讲的考试是指狭义的考试即书面考试。考试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以及单元性诊断考试等形式。考试是最有效的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好坏的方法,考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对教师工作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方法,应给予考试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