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功能

三、教学语言的功能

教学语言是在教学领域里经过长期使用、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用语。它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用语。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汇,是数千年来广大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创新的结果。教学语言又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关于教学语言的意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早有精辟的论述。《孟子·尽心下》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学记》也有专门的论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就是说,教学语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是教师的素养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他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6]。一个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和使用时具有的独创性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教学信息,开启学生思维

索绪尔曾提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教师使用语言符号的基本功能是表达和传递意义,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所以,教学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知识的完善与发展。同时,适时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开启学生思维发展的新天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引导语、商讨语、疑问语等启发性语言,开拓学生思维的路径,指引学生思维的方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吸引学生注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无数的教学实例证明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讲授的优劣,而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学内容等进行叙述说明,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自始至终饱含深厚的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教学,让充满着鲜明感情色彩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比如,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上,教师想在学生的心灵上敲响第一锤,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那么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好导入的语言。导入语言可以是一首激情的诗歌或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但前提是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娓娓动听,充满着情感的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共鸣,同时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事实证明,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效果未必都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定语言能力强。

3.促进交流沟通,升华师生情感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评价。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或者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其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比如,当一位胆子较小而成绩不太好而又积极举手的学生答错题时,教师若简单粗暴地指责学生,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只会使其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有可能会抹杀他学习的兴趣,使他从此不再主动举手答题。因此,教师更应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能主动站起来回答这一点就值得老师表扬,假如你能从其他角度再思考一下,也许就答出来了。”同时教师可以再启发一下。这种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大方地送给学生“你真棒!”“相信你能行!”等激励性的评语。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优美关切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会倍感温暖,无形之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感情。

此外,教学语言还有陶冶高尚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的功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反映了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学语言是教师自身知识、情感、价值观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思想情感、品德修养、行为举止始终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教学语言的教育功能常常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也常常渗透在组织教学的语言里。优美的语言能陶冶情操,完善人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