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类型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众多教学方法,按照某些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的范围、条件以及它们发展的运行规律。教学方法如何分类,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桑代克的教学方法分类
桑代克把教学方法分为:读书指导法、讨论教学法、讲演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实物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表演教学法、自动教学法。桑代克的分类方法并未指明分类标准,有的是依据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手段和动作(读书、讨论、表演等),又似乎想体现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活动水平的性质。
(二)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把学习刺激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把教学方法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呈现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发现的方法、强化的方法。
(三)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威斯顿和格兰顿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第一,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第二,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第三,个体化的方法包括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第四,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四)朱德全、易连云的教学方法分类[12]
朱德全、易连云教授认为教学方法分类,就是建立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人们从不同侧面去研究教学方法的特征,因此,给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也不尽相同。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第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等。第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等。第六,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等。
(五)黄甫全的教学方法分类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间的连接问题,是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等。第二,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被称为技术性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三,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方法,如语文课的识字法、英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的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等。每种方法具有内容特定性,只适合于特定科目的主题教学中,它与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基本的程序和方式,教师一旦掌握便可立即操作应用。这种方法具有“方式的具体性”“内容的特定性”“程序的稳定性”“应用的可操作性”特点,根本特点是可操作性。
教学方法的分类是相对的,它不可能把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都反映出来,所有的分类,只是相对于各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而言,而非全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