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类型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此而生的教学评价也就有多种类型,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评价类型,进而确定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教学评价的类型也不同。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主要作用是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为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学习效果所做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二)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根据评价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某种程度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指运用逻辑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一般以经验为基础,得出的结果能逼真地反映教育现实,从而弥补量化评价方法的不足,但相对而言,得出的结果灵活性大,准确程度较差,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定量评价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教学过程各要素所进行的数量分析和判断,统计分析的结果比较客观、精确、可靠,但它不能测量许多难以量化的内容。

(四)自评和他评

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分为自评与他评。自评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所做的评价,包括对自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所做的价值判断。自评对象可以是学习者个体,也可以是学习小组或其他学习群体。自评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内在潜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评是他人对学习者学习所做的评价,主要是教师的评价与同学的评价。他评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的一面镜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学习者的得与失,为学习者及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或建议。

(五)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所做的表扬、认可、赞许等性质的评价。肯定性评价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否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所做的批评、训斥、阻止等性质的评价。肯定与否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或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激励、阻止等调控作用。

(六)言语性评价和非言语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言语性评价和非言语性评价。言语性评价指通过言语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所做的评价,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口头言语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用的方式,使用方便,易被感知。书面言语评价常在课堂作业批改、试卷评阅或课堂教学中板书时使用。非言语性评价是指言语以外的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的反映,如微笑点头、轻拍学生肩膀等,同时非言语评价也包括教师用实物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如学生课堂作业做得认真,教师可以在他的作业本上贴小红花或小星星等作为对他的鼓励。

(七)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可分为学生个体评价和学生群体评价。学生个体评价指评价对象指向学生个体,它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评价。学生群体评价是指对全班学生或某一群体的学生所进行的评价,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群体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个人或学生群体对另一个学习群体进行的评价。

(八)知识性评价、能力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

根据评价内容不同,可分为知识性评价、能力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等。知识性评价主要是有关学生课堂获得知识的容量与质量所做的价值判断,包括对知识的教育性、科学性、结构性、实用性、创新性等所做的评价。能力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所做的价值判断,包括认知能力、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情感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所做的价值判断。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注重情感性评价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保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价值观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学生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评价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单一性的评价内容较少,常常需要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