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育是人所特有的实践性活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所以有人说,教学目标是教育的起点。
在阐述教学目标之前,应首先对其“目标关系”进行了解,即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四者之间的关系。要了解这四者的关系必须先弄清一个概念:教育目标。因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具体化,所以“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和具体形式。课程目标所要处理的是一定学校课程体系或具体课程形态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问题,而教育目标所要处理的是整个教育活动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整个社会教育活动力求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基本要求或标准。因此,要理解课程目标首先就要理解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按其内涵和外延,表现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不同层级。[1]
教育目的(一级教育目标):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质和量方面总的规定,“是指教育要实现的总体要求,它所体现和表达的是总体的、最终的教育价值。……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反映社会或国家的意志和客观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是教育宏观的、长远的目标,一般是以指令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2]。
培养目标(二级教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对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其外延包括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如初等教育的、中等教育的、高等教育的,还包括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如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的。它是依据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专业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具体多样的”[3]。
课程目标(三级教育目标):是通过某门、某类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一定学段的学校课程力图最终达到的标准”[4]。
教学目标(四级教育目标):是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发生的身心变化,“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具体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5]。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教育目的决定培养目标的内容和方向,培养目标决定课程目标的内容和方向,课程目标决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方向。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四者的关系如图2.1所示,四者的区别如表2.1所示。

图2.1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关系图
表2.1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

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行为与结果。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是人们试图通过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是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或一定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第一,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不应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即所呈现的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教师要达到的目标。第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第三,教学目标是预期的结果或标准,不是现实的,学生还没有达到的,但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第四,它体现着教学的价值,是国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等对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一种价值选择。[6]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总目标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教学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是原则性的规定,需要形成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以便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做出具体的规定。课时目标又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基础的层面,也是最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整个教学目标系统形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