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管理的原则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中的经常性工作,也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管理水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课堂管理应该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实施的课堂互动,并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为了有效地贯彻目标导向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全体学生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都能够明确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其次,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该以教学目标有无达成作为衡量的依据。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制约作用,片面地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整齐的坐姿、划一的举手和鼓掌等,而当这些管理要求脱离教学目标之后,就可能成为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杀手。“形散而神不散”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种最高境界。只要我们紧抓教学目标,就不会迷失教学管理的方向,就能够创造出真正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效益。
(二)以人为本原则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课堂管理的目的绝不是对人的支配、控制、扼杀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是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管理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严格纪律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坚持自控和他控相结合: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他控为辅,着重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积极指导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既要积极地介入,机智地干预,让学生知道哪些可为,那些不可为;又要实施民主管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和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三)沟通原则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沟通就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能妥善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不仅会影响其与学生的关系,而且会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沟通能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认同感,这无疑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和达成有效管理的基础。要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为沟通留出时间与空间。其次,无论是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他是否听话,是否取得好成绩,教师都要信任他。最后,教师还要创造接纳的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四)激励性原则
课堂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良好的课堂集体和学生课堂行为,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强化手段,激励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为此,在课堂管理中:第一,教师要鼓励和提倡积极的个人行为,如刻苦学习、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相互帮助、不耻下问等。对在这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因为表扬是对学生的肯定,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大大地增强信心。第二,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都处于发展之中。每位学生不论其目前的状况如可,都存在着发展的潜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使学生的潜在能力由可能性向现实性不断转化。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尤其是曾有课堂行为不良的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经过教育培养都能成才。第三,要随时关注学生积极的变化,细心发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个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都有符合其能力的成功体验。第四,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一要宽容,二要纠正,正确引导。让其自我克服、自我矫正、自我完善。教学实践还表明,激励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五)反馈原则
运用反馈原则,对课堂教学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课堂教学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熟悉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备课环节,就要认真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课堂教学管理的反馈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因为教学过程本来就充满着许多复杂的和变动的因素。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教学管理的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
(六)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就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堂教学环境时时都在变化,课堂教学成员时时都在发展,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管理能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总处于变化之中。因而,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课堂中的问题、冲突与矛盾,要从变化的视角认识课堂的进展、停滞与挫折。
(七)共同管理原则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一是同班各科教师要统一认识。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走班教学课堂)是在同一个教室由多个教师分工合作完成的,如果各科教师各唱各的调,往往会导致相互排斥,不可能形成好的课堂环境,课堂教学管理必须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管理的共识。二是要注意利用和发动学生协助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还是课堂自我管理的主体,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主动注意做好学生干部和学习骨干的疏导谈心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为教师提供有关信息,出谋划策,协助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管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课堂教学管理还应该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管理网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