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三:剖析案例,引思明理】(3分钟)
2025年11月20日
【环节三:剖析案例,引思明理】(3分钟)
师: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哪种方式配置资源更合理呢?让我们一起从下面这个例子去一探究竟。在计划经济时代,某市有这样两个厂:××铜厂和××电缆厂,两厂只有一墙之隔。由于当时政企不分,条块分割,所以××铜厂归当地冶金部门管,××电缆厂归当地机械部门管。
冶金部门直接指令性计划,必须把铜卖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等沿海地区,而电缆厂生产电缆需要铜,到哪里去采购呢?机械部门直接指令性计划,命令到沿海地区采购。这样一来出现了什么结果呢?那就是电缆厂费尽周折买回来的铜,最后发现是仅有一墙之隔的××铜厂生产的。请问大家,这种计划调节怎么样?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这种方式不好,存在弊端。
……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对计划调节,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计划调节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它的弊端却日益突出。
第一,正如同学们所说,在政企不分的计划调节下,两厂不得不舍近求远。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由于条块分割严重,管理体制僵化,企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如果两个部门能适时沟通,两厂也就不用千辛万苦地卖出与买进了。因此,计划调节不利于资源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可见,计划调节有诸多弊端。那么,哪种手段才是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呢?
生:市场。
师: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板书)。

过渡启发: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