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8]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0]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3]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4]谭咏梅等.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5]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6]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7]谢幼茹.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8]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1]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4]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5]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6]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7]王枬.教育学——行动与体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8]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9]张奇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0]李娟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3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2]孙霞,等.教育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33]曾天山.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34]钟启泉,漷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6]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告子章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7]朱全德,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8]冯光伟.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9]陈亮,邹绍清.政治教学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0]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1]黎明.课堂教学策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2]陈时见.课程与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3]欧阳芬,诸葛彪.高校教学技能十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4]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5]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46]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7]欧阳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8]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1.

[49]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0]孙如菊,陈春荣等.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1]郭多华 张晓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2]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3]陈善卿.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4]宋鲁闽.思想政治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55]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56]彭栋明.思想政治课优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华出版社,2000.

[57]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8]郑金洲.说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9]胡笑梅.说课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4]孟宪凯.语言沟通技能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65]王显槐.中学教学语言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66]郑瑜.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技能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67]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68]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章志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69]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0]陈琦,刘儒德.现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2]邵瑞珍.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3]查啸虎.教育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74]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5]瞿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6]夏瑞庆.课程与教学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77]闫桂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8]胡乐勇.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方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