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理论认识

一、中医理论认识

黄培新教授认为,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和其他内科的疑难杂症一样,首先要注重对痰的论治。痰是体内津液异常代谢产生的病理产物,其临床症状复杂,变幻多端且可以游走于全身,会在不同的部位引发各种症状。《类证治裁》指出:“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幻百端。”《丹溪心法》则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除了发病部位和症状复杂多变以外,痰还容易导致各种怪病或疑难杂症的出现。元代王硅在《泰定养生主论·痰》中提出“无端见鬼、似祟非祟,悉属痰候”,明代张三锡在《医学六要》中也指出:“痰饮变生诸症,形状种种杂病,不当为诸杂病牵制作名,且以治痰为主,痰饮消则病愈。”可见,历代医家论治各类杂病、疑难病多从痰入手。

在神经系统的疾病中,痰更是重要而常见的致病原因。首先,痰会阻碍经脉气血运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肢体躯干及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痹证、痿证、颤证等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的病证。其次,痰会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导致清阳失布,浊邪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出现头晕、困重、耳鸣、恶心等症状,甚则脑络失荣,脑窍蒙蔽而致头痛,或痰瘀互结,脉络痹阻,最终气血逆乱、阴阳失调而致中风。再者,痰会蒙蔽神明,致使神机失用,或因痰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不寐;或因痰气郁结,上扰清窍,心神失守而致癫狂;或因痰浊闭窍,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痫证;或因痰浊上蒙,髓海空虚而致痴呆。总而言之,痰致病广泛而复杂,临床上众多神经系统的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都与痰有关系。

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其性轻扬而善行数变,风邪致病主要有发展迅速、容易侵袭阳位、发作急骤等几方面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风胜则动”,风邪致病最主要的特征是导致动摇不定的病症,常表现为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在西医学的认识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癫痫证、帕金森综合征、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都属于中医的风病范畴。现代研究结果认为,该类病证和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