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眩晕案四

四、眩晕案四

梁某,女,49岁,2015年6月就诊。

主诉:头晕1个月余。

刻诊:头晕1个月余,2015年5月考虑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住院治疗。现头晕,与颈部活动有关,无口干口苦,舌淡暗,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诊断为眩晕,证属肝阳上亢,痰瘀痹阻。治以平肝潜阳,通络止眩,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5g,法半夏15g,黄芩15g,葛根20g,白芷20g,天麻15g,白芍20g,玉竹10g,炙甘草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仆外伤等方面。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患者为中年女性,此次发病已有1个月余,临床见反复头晕,与颈部活动有关,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属眩晕实证,病机多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痰瘀痹阻。

该案例的处方是黄培新教授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临床上每获良效。对于眩晕实证患者,治宜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中用天麻平肝潜阳息风,黄芩、山栀子、牡丹皮清肝泻火,白芍、玉竹柔肝滋阴,柴胡入肝经,诸药共奏清肝热、滋肝阴、舒肝郁之功;葛根生津止渴,滋阴以抑阳亢,兼能解肌祛邪,治疗颈部不适、眩晕随颈部活动而加重,现代研究表明葛根的主要成分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另肝阳上亢,风火相煽,炼津为痰,以法半夏化痰通络,降逆止眩。诸药相合,共奏平肝潜阳、通络止眩之功。患者服药后眩晕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予原方调整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