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表明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减轻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舒筋颗粒在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痉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与巴氯酚相同的作用,而且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副作用,说明该药安全性相对较好。
中医理论虽然并非从微观角度认识疾病的发展,但是从侧面与现代的众多研究结果相参。脑卒中后锥体束受损,导致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兴奋脊髓的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或使神经元内K+内流产生去极化作用,使受锥体束支配的骨骼肌收缩,引起骨骼肌的张力增高。这与中医理论中阴阳失衡的状态十分吻合。阴虚阳亢的情况下,阴不敛阳,机体的抑制功能下降,生理机能相对亢奋而产生肌张力升高、肌强直的病症,也正是中医概念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表现。黄培新教授认为,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探讨疾病、认识疾病,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反过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黄培新教授运用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思路,既基于多年的中医临证经验,又有现代研究作为支撑,结合了二者的优势拓展临床应用,提高临床效果。总结而言,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主要可归结于机体脏腑的阴阳失调,阴虚不能制阳,致阳气亢逆,而在各脏腑中尤以肝肾之阴阳失衡导致疾病最为显著。因此治疗本病首先要把握阴阳失衡这一基本纲领,重视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这一病机,结合病证特点采用柔筋止痉、养血敛阴的具体治法,这是本病的一大治疗思路。
除了针对具体疾病的论治以外,黄培新教授用养阴柔筋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证经验对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有多方面的启示。首先,一直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某些名医经验多以心得、体会、验方等形式传承,其临床疗效可能会受到地域、人群、病种差异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适应证范围和具体疗效、安全性未有明确证据和统一规范。而借鉴循证医学理念,开展规范的临床试验,产生高质量的证据能够更加具体、明确地了解名医经验的适应范围、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等信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应用。其次,舒筋颗粒作为名医经验方制剂,除了进行临床研究外,也进行了系列的机制研究,借助现代科技明确药物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对药物本身有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以从现代理论的角度探索中医理论、中药性味的特征,拓展药物和方剂的临床应用。除此之外,以往的名医经验传承多通过跟诊、医案、整理经验等形式开展,而舒筋颗粒是依据黄培新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实践,通过研究药物机制,利用现代制药技术而制成的临床成药制剂,将名医经验直接转化为具体的药物应用于临床,这也是名医经验借助现代发展而传承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对名医经验的传承和中医的传承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时代的精华,促进中医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