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寐案八

八、不寐案八

唐某,女,30岁,2015年6月就诊。

主诉:入睡困难1年余。

刻诊:患者1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每晚睡眠3~4小时,伴精神萎靡,乏力,口干口苦,胸闷心悸,上肢偶有颤动,食欲一般,二便调,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诊为不寐,证属脾肾亏虚、虚火上扰,治以健脾补肾,重镇安神。处方:茯苓15g,白术15g,党参30g,法半夏15g,石菖蒲15g,天麻15g,山茱萸20g,酸枣仁30g,龙齿30g(先煎),黄连10g,肉桂1.5g(焗服),大枣15g,浮小麦30g,炙甘草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后睡眠改善,每晚睡眠超过6小时,诸症减轻,守方继续服用7剂。

按:黄培新教授认为,入寐困难不论虚证实证,多有火热病机,肝郁化火、心火炽盛、阴虚火旺等为常见证型。该患者有口干、口苦,正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的表现。而多梦易醒,或时寐时醒,或早醒等,多是正气亏虚的表现,可为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及阳虚等。不论是气、阳的不足还是血、阴的亏虚,均可导致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卫气不能潜藏,营卫不调,寤寐失司。患者症见神疲乏力、胃纳不佳、舌淡脉沉等正是脾肾亏虚,气血不荣的表现。另一方面,患者为30岁的女性,因工作压力大而出现睡眠障碍,考虑到女子性格易多思而忧虑,气机郁结,精神心理因素也极易影响睡眠。此外,患者还伴有胸闷心悸和上肢颤动,黄培新教授认为胸闷心悸是气机阻滞的表现,而上肢颤动多因虚火内炽,火动生风。

根据病机分析,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虚火上扰。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土旺则五脏六腑得以濡养,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滋生,故脾肾虚损之证常并见。治疗当脾肾同治,重以健脾。以茯苓、白术、党参等药扶中益气;山茱萸补益肝肾,滋养阴血;石菖蒲有和胃化湿,开窍安神之功;半夏降逆化痰,治疗痰浊内阻,气机上逆胸闷心悸;天麻平肝通络,潜阳息风,能开窍安神,治疗上肢颤动,并与半夏、石菖蒲共行祛痰开窍之力;黄连、肉桂合用,取交泰丸之意,交通心肾,潜降虚火,以免虚火上扰;甘草、浮小麦、大枣合为甘麦大枣汤,疏肝解郁,安神宁心,再入龙齿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宁心安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