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的病因病机

一、不寐的病因病机

自《黄帝内经》以来,我国历代医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从阴阳气血及营卫循行论治不寐,有从湿热、痰浊、血瘀论治不寐,亦有从脏腑论治不寐。以脏腑论治不寐者,多认为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并与肾、脾胃、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黄培新教授认为,人的寤寐是天人相应的表现。天地一日当中存在着阴阳消长的变化,朝则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人体之阴阳也随天地的阴阳消长而变化。阳主动,阴主静,清晨阳气渐盛则寤,至夜阴气盛极,阳气潜藏而寐,即《灵枢·寒热病》谓:“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营卫气血理论是阴阳理论的延伸,卫气为阳,营气为阴,营卫气血的运行对寤寐的影响亦与人体阴阳消长变化息息相关。黄培新教授认为,营卫理论以卫气的运行为主,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若卫气出入阴阳失常,寤寐则随之失常。归结起来,不寐的核心病机为阳不入于阴,是由于阴阳失调导致卫阳至夜不能正常潜藏于营阴。只有营卫运行通顺,阴阳之气汇合并循环不息,阴平阳秘,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受昼夜节律自然调控入睡。

黄培新教授认为,仅认识到营卫阴阳理论是不够的,自古以来中医的辨证施治都是建立在以五脏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上,《内经》虽提及营卫阴阳失调是不寐的病机,但营卫的生成运行仍离不开脏腑功能的协调,调和营卫应从调和脏腑着手。《灵枢·平人绝谷》中言:“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所以,黄培新教授虽通过营卫阴阳理论认识不寐的病因病机,但最终落在脏腑辨证上,这与不寐的核心病位在心,并与脾胃、肝胆、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的认识有关。

至于不寐的病因,除了继发性因素,黄培新教授尤为重视精神情志因素的影响。情志最能影响人的气机,《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皆生于气”,现代研究也普遍认为精神因素的刺激是失眠发生的常见病因,张景岳同样认为:“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