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寐案五

五、不寐案五

梁某,男,52岁,2018年8月就诊。

主诉:入睡困难10余年。

刻诊:患者诉10余年前出现入睡困难,寐而不酣,寐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多梦,白天疲倦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近期记忆力下降,口淡,食欲不振,平素易腹泻,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诊为不寐,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益气,温阳补肾。处方:茯苓15g,麸炒白术30g,党参30g,法半夏15g,石菖蒲15g,淫羊藿15g,盐山茱萸30g,益智仁15g,肉桂3g(焗服),藿香10g,浮小麦30g,大枣15g,炙甘草5g,天麻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血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护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素问》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脾胃不和与不寐相关;后世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在志为思,《景岳全书》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故认为应当强调“从脾胃论治”,采用健脾和胃、养血安神法来治疗。该患者白天疲倦乏力,口淡,食欲不振,平素易腹泻等皆为脾胃虚寒之征;脾胃气血运化不足,营血亏虚,心神失养,故见不寐;日久及肾,肾阳不足,肾精亏虚,不能濡养脑窍,故见记忆力下降。日久痰湿内生,虚实夹杂,治以健脾益气、温阳补肾为主,辅以化痰、止泻,方选四君子汤加减治之。四君子汤为补气首方,茯苓、麸炒白术、党参、炙甘草最能补气;石菖蒲、天麻化痰,祛湿,开窍;淫羊藿、益智仁补肾壮阳,止泻;盐山茱萸,阴中求阳;肉桂能够鼓舞阳气,故加大量;藿香醒脾健胃;合甘麦大枣汤养心,疏肝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