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度郁证

二、重度郁证

郁证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多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等精神类药物,常表现为一派阳虚之象,如淡漠寡言、面色苍白憔悴、悲痛欲哭、情绪极度压抑、疲倦乏力、昏沉思睡、舌淡苔白等。首先,七情致病最易损耗心神,耗伤精血。郁证日久,脏气多虚,穷必及肾,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后期导致元神失养。其次,病程日久多出现阴阳失调,《景岳全书·杂证谟》曾云:“盖阳虚之候,多得之愁忧思虑以伤神……阴虚者多热……此病多得于酒色嗜欲,或愤怒邪思,流荡狂劳,以动五脏之火。”可见情志刺激日久,易出现阴阳虚损。

黄培新教授认为,此类患者服用的抗抑郁药剂量较大,其药物副作用又进一步加重其阳虚。“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失去了阳气的温煦,则万籁俱寂,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受到抑制,故治疗此类患者当以升发阳气为主。基本处方由茯苓、党参、白术、法半夏、石菖蒲、葛根组成。其中,茯苓、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运转中州;法半夏、石菖蒲涤痰开窍,降浊生清,益智醒神;葛根升发阳气。或以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加减,方选生晒人参、黄芪、柴胡、升麻、羌活、葛根、白芷,升发清阳,调动一身阳气。配合中成药复方北芪口服液、振源胶囊。复方北芪口服液为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组成包括黄芪、龟甲胶、首乌、鸡血藤等药物,益气补肾活血之功显著。振源胶囊主要成分由人参果提取而来,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具有益气通络、宁心安神之功,对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郁证患者多出现疲倦乏力、唾液较多、困倦思睡、纳呆、腹泻等症状,且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作息,此为气虚、阳虚的表现。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津液运化失司,则见上述诸症。故郁证患者应重视健脾益气、补肾壮阳,气阳充足,则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提高,诸症得以缓解。在上述处方基础上,还可加减用药,如加素馨花、郁金、合欢皮、酸枣仁调达情志,疏肝行气,宁心安神;合用甘麦大枣汤调和心神。肾阳为一身之元阳,郁证重症患者常常表现为脾肾阳虚,一身精力不足,精神萎靡,畏寒肢冷,所以治疗当补肾壮阳,多配伍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益智仁、杜仲等。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易使患者出现躁动、呆滞等不良反应,患者有时以抑郁症状表现为主,有时又以焦虑甚至躁狂症状表现为主,抑郁症候群与焦虑症候群的出现常呈现出动态变化。因此,黄培新教授治疗郁证,注重审察患者阴阳的动态变化。阳性与阴性症状交替出现实际上反映了人体脏腑阴阳的平衡变动。“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胜则焦躁易怒,心烦意乱,言语激动;阴胜则忧愁抑郁,悲痛欲哭,甚则悲观厌世、自寻短见,言语行为淡漠安静,或时时欠伸等。如抑郁障碍即以心境低落、思维障碍、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为主要表现,患者情绪悲观,做事没有干劲,在思维联想活动方面常感觉思维受抑制,反应迟钝,意志活动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制,行为被动迟缓,记忆力下降,这一系列的症状在中医的认识当中均属典型的阴证。又如焦虑障碍患者出现的坐立不安、激动、紧张、易怒、入睡困难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为阳症,而其又可出现为疲倦乏力、心悸、心慌、易惊醒、头昏等阴症。阴阳的动态变化是黄培新教授临床上治疗郁证关注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嘱患者时常复诊,随其阴阳症状的改变而灵活变化用药,以切其病机之要,方能用药精准,方证相对。

在临床中,许多郁证患者的表现很隐蔽,可能以月经失调、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为主诉前来就诊,这样容易造成对郁证的失治、误治。由于上述疾病常与郁证互为因果,关系密切,因此诊疗时要注意辨别。黄培新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主张对郁证进行审察论治。轻症患者重视疏肝解郁,理脾和胃,其中,女性重在调补气血,男性则重视补肾养阴;重症患者侧重补肾壮阳,动态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最大程度地减轻抗抑郁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应激因素,心身同治,亦是治疗郁证时不可忽视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