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头痛案二
谢某,男,58岁,2015年9月就诊。
主诉:头痛10余年。
初诊:患者头痛10余年,双颞侧及颠顶部为主,下午明显,体位改变出现,伴有恶心、视物模糊,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既往高血压病。诊为头痛,证属肝阳上扰,治以平潜肝阳。处方:天麻15g,钩藤15g,白芍20g,生地黄20g,龟甲20g(先煎),豨莶草15g,石决明30g(先煎),菊花20g,白芷15g,葛根30g,砂仁5g,牛膝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头痛较前缓解,性质基本同前,恶心、视物模糊减轻,纳可,睡眠改善,二便调,舌暗淡苔薄白,脉弦。前方基础上,牛膝易以海藻15g,余不变。
按:黄培新教授认为导致头痛的病因大致可分为肝阳上亢、外感病邪、肝肾阴虚等。其中肝阳上亢较为常见,这类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在全天各时段均可发作,但多见于下午发病,因血压升高常并见眩晕、视力不清等症状。此患者是因高血压导致头痛,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性头痛,中医证属肝阳上亢。颠顶头痛,唯风可到,阳亢化风,上扰清窍,故出现头痛;痰浊中阻,虚火内动,故伴见恶心、视物迷糊、寐差等症状。
内伤头痛一般病程较长,治法多采用补虚泻实。肝阳上亢型头痛,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息风通络;白芍敛阴柔肝,平潜肝阳;牛膝引气血下行,制约上亢之阳;砂仁健脾燥湿,化痰祛浊;石决明清肝明目;豨莶草祛风定眩;葛根、菊花、生地黄、龟甲等清泄虚火。正如《景岳全书》说:“其有久病者,则或发或愈,或以表虚者,微感则发,或以阳胜者,微热则发,或以水亏于下,而虚火乘之则发,或以阳虚于上,而阴寒胜之则发。所以暂病者当重邪气,久病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大纲也。”
患者首诊服用7剂药后,头痛痼疾明显缓解。以方测证,证明首次辨证用药准确,二诊在前方基础上根据症状加以调整。实验研究表明,海藻主成分海藻昆布素具有软化血管功能,中医认为其具有软坚散结功效,故在前方基础上以海藻代替牛膝改善患者血管功能,余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