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酮酯滴丸
中风病的二级预防要重视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从中医角度来看,经脉不通,气血不畅,瘀浊内阻是重要的病机,因此要重视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治法。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浊降脂等功用,在《本草纲目》中已有明确记载。目前在临床上银杏叶已经有多型制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是银杏酮酯滴丸。
银杏酮酯滴丸由银杏的提取物银杏酮酯制成,银杏酮酯主要包括银杏黄酯和银杏内酯。银杏酮酯的各类药物制剂活血化瘀功效显著,目前已在瘀血型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疾病中广泛应用。实验研究初步表明,银杏酮酯具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抑制心室重构、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银杏酮酯能在瑞舒伐他汀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观察初步发现,其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疗效。银杏叶制剂能够对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形成血栓,在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和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有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多种诱导剂引发的血小板聚集,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3(Phosphodiesterase,PDE3)活性,减少对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水解发挥作用。银杏叶提取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与抑制PDE3活性有关。
在中风病的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优先选择的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达到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阿司匹林容易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且患者的出血风险会增加,因此以阿司匹林为主导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银杏酮酯滴丸等制剂,由中药银杏的提取物制成,依照中医理论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则应用于临床,能疏通气血,改善血流,同样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流的效果,而且出血风险较低,临床安全性更高。这是中药制剂的一大优势。
对于预防中风病的复发,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相当重视改善血液流动状态,避免异常代谢物堵塞,造成血管狭窄甚至梗死。活血化瘀药物也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和基础的用药,而作为其中的代表性药物之一,银杏酮酯滴丸具有化瘀通络的功效,能够去瘀化浊,疏通脉络,改善血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常常应用于中风病的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