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亏虚,风痰上扰

1.脾肾亏虚,风痰上扰

症状特点:眩晕可伴有天旋地转感,在体位改变、颈部转动时易发或加重,常伴胸闷、恶心、呕吐,舌苔多白或白腻,脉象多见滑、细、弦。此皆为风邪相引,痰饮阻滞,浊邪上攻,清窍失养所致。常见于后循环供血不足和颈源性眩晕等病。

论治脾肾亏虚、风痰上扰者,治以健脾益气、涤痰开窍、息风定眩为法。基本的药物组成包括党参、茯苓、白术、法半夏、石菖蒲、天麻。其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运中州,以绝痰源;法半夏、石菖蒲为涤痰通窍之要品,法半夏祛痰燥湿,善治风痰眩晕,石菖蒲通利清窍,醒神益智;天麻息风定眩,祛风通络。六药共用,补泻兼施,组成治疗风痰眩晕之基本方。

加减用药:下焦不足,肾元匮乏者,可见血压偏低、后循环供血不足等,斟酌加益智仁、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鼓舞肾阳,或加山茱萸、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肾气,此固本培元之法也。痰浊内阻,胸闷恶心,舌苔厚腻者,再入砂仁、藿香、豆蔻芳香健运,化浊除痰。颈项不利,项背部肌肉紧张,因颈部颈椎、血管等病变出现颈源性眩晕,或因椎-基底动脉狭窄、后循环供血不足而眩晕者当重用葛根,《伤寒论》谓“太阳病,项背强img……葛根汤主之”,颈项为太阳经循行之所,葛根为解太阳经病邪的要药,故常搭配葛根治疗,解肌祛邪,升发阳气,再合白芍、玉竹缓急柔阴。肝风内动,眩晕明显者,加入龙骨、牡蛎重镇平肝,兼有实热者可用石决明平肝清热;风动于内者还可用治血之法以息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运用重镇平肝息风诸药之余,加入当归、地龙,其中当归为养血活血之要药,地龙搜风通络,活血通经,注意当归药性温燥,阴虚内热者慎用。对于眩晕久作,心神不安,寐差难寐者,可合黄连、肉桂交通心肾。黄培新教授还常嘱患者重视生活起居,在起身或转身时注意放缓动作,避免急剧的体位改变和颈部转动,减少眩晕的发生。

有研究指出,葛根素具有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促进血管软化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促进脑部微循环,通过多靶点协作调控参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化痰类中药如半夏、石菖蒲也具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报道指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缓解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