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与痴呆总论
2025年08月10日
一、健忘与痴呆总论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思维、记忆、感觉、知觉、想象和语言等。记忆是指人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的过程,它是人们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认知受损,轻者表现为记忆力下降,遇事善忘,知晓前事而易忘;重者神情呆滞,完全不晓前事,甚则言辞颠倒,行为异常。中医认为,健忘可以看作是痴呆的一个早期阶段。痴呆按照变性与否可分为变性病性痴呆和非变性病痴呆,临床常见的两大主要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黄培新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根据健忘和痴呆的共性病机,总结了健忘和痴呆的总体治疗策略。
健忘和痴呆的核心病机是清窍受蒙,神机失用。神志功能的正常有赖于气血冲和、五脏六腑功能互相协调。在病理上与痴呆发病密切联系的主要是脾和肾,多因正气不足,脾肾亏虚。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痰浊内盛,气血生化无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窍失养,痰邪蒙蔽。《石室秘录》云:“痰势最盛,呆气最深。”痰浊蒙蔽是痴呆发病的重要病机,清阳在下,浊阴在上,导致脑府失养,神机不用。肾元不足则肾精不足,《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脑髓充盈,则神机自如;脑髓消亡,则神机失用。脑髓充盛与否,与肾精充盛与否密切相关。肾精亏少则致脑髓空虚,元神失荣,故而神失所养,发为痴呆。肾脾两脏为先、后天之本,互相资助充养,脾土的后天运化功能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推动,肾所藏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脾肾互损则先天之精不能充养脑髓,后天之精亦无法运化升清,致髓海空虚,痰浊蒙塞,虚实夹杂,神失通明。
因此,黄培新教授对健忘和痴呆的认识,从痰浊入手,着眼于脾、肾两脏,然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因、病机又有所区别,现对此一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