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眩晕

3.后循环缺血眩晕

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西医学认为,后循环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后循环缺血常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伴或不伴耳鸣、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症状。正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与风痰上扰、肝风内动的病机有关。后循环缺血发病多急骤,症状较为剧烈。急性发作期主要是风痰上扰,风为阳邪,易袭上位,起病迅速,又风性主动,所以容易导致眩晕症状。痰在该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痰饮内生可随气升降,无处不至,痰饮阻滞,清阳不举,清窍失养,浊邪上攻导致眩晕发作;痰饮与风相引,扰动气机,则更容易引发或者加重眩晕、恶心、呕吐。从其发病症状而言,后循环缺血眩晕与风痰的关系密切。

另一方面,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后循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脑干和小脑等组织供血受阻。动脉粥样硬化与风痰之间的联系已在前文论述,风痰瘀阻脉络,气血不通则容易引发眩晕、头痛的症状。随着症状的进一步加重,动脉狭窄和闭塞程度加深,侧支循环受阻,则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梗死,发为中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