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金森案一
侯某,女,77岁,2015年3月就诊。
主诉:渐进性肢体震颤拘急10余年,加重伴吞咽困难5天。
刻诊:患者于10年前开始出现肢体震颤拘急,伴起步困难,摆臂减少,诊断为“帕金森病”,予西药及中药汤剂治疗后症状短期改善,但总体呈进行性加重。4年前出现声音沙哑,并逐渐加重,治疗未见缓解。5天前出现吞咽困难,不能进食,下肢乏力,行走困难,为进一步诊治来诊。诊时症见神清,精神疲倦,表情淡漠,四肢拘急乏力,语声低微,吞咽困难,纳寐差,小便失禁,大便秘结难解。查体欠合作,发音困难,饮水呛咳,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舌淡暗,苔白,脉弦细。既往多发性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肝囊肿病史。诊为颤证,证属气虚痰浊阻窍,治以健脾益气,涤痰开窍,佐以行气宽肠通便。处方:茯苓15g,白术30g,党参30g,法半夏15g,沉香5g(后下),枳实10g,厚朴15g,火麻仁30g,砂仁10g(后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语声较前有力,大便通畅。
按:帕金森病以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运动症状为主症,中医对其治疗多从肝风论治。在本案中,黄培新教授论治和遣方用药的重点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伴随症状、非运动症状。该患者除肢体震颤外,还有声音沙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为延髓麻痹的表现。黄培新教授认为,延髓麻痹的中医病机为痰瘀胶结内阻,因气滞血瘀,脉道不利,日久蕴湿生痰,痰浊阻窍,舌窍失养,致患者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等。
另一方面,帕金森病也容易出现下肢乏力、行走困难、运动减少等运动症状和功能性便秘的非运动症状,黄培新教授认为以上症状病机为中气不足,气血亏虚。帕金森病多因肝风内动,木盛乘土,土气不旺,脾失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四肢失养,行动无力,患者的随意运动减弱,行动乏力迟缓;中州不振,脾病则运化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或推动无力,糟粕失导,大便难解。帕金森病以肝风内动为主要病机,本案患者伴有延髓麻痹、运动减少、功能性便秘等症状,是脾胃虚弱、气滞痰阻的表现。
对于帕金森病的伴随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黄培新教授认为应该重视从脾胃论治,补益中焦,行气化浊,可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为基础方。以茯苓、白术、党参等药物扶中补气,使生化有源,气血通行,肌肉得濡;半夏、沉香、砂仁理气化湿,助脾运化痰浊之邪;枳实、厚朴行气通积,化浊除痰,通腑排便;火麻仁润肠通便。诸药合用,能够健脾补中,豁痰化浊,行气通便,对于治疗帕金森病伴随症状有良好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