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认知障碍既有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的症状,又有与之相关的血管病变。血管性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注意力和执行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认知损害特征,而记忆功能受累相对较轻且再认功能相对保留。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虽然出现记忆力障碍,但是在较长时间里仍存在自知力,其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自理能力多能保持良好,在发生脑血管意外后症状呈阶梯式加重;在后期症状严重时与阿尔茨海默病较难鉴别,其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脑血管病变。此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较正常人有所下降,但尚未对生活造成影响,常以记忆力下降、眩晕等症状为主诉。
中医理论中,血管性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有相互联系之处,都具有脾肾亏虚、髓海失养、痰浊蒙窍、神机失用的病机。因此,在治疗上都应重视从脾肾论治,采用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升清降浊、豁痰开窍等治法。运用茯苓、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升清;法半夏、石菖蒲、天麻、砂仁、豆蔻等燥湿豁痰开窍;熟地黄、当归、何首乌、山茱萸、肉苁蓉、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鹿角胶、龟甲等补肾填精益髓,一如前法。
然而,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存在脑梗死、脑出血、白质疏松等病变,此类病变素有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因此不可忽视气滞血瘀、风痰阻络、痰瘀胶结、脉道不利等病机。《灵枢·平人绝谷》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言:“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可见,血脉不利、瘀血内阻是健忘和痴呆的一大病因。痰瘀痹阻脑络,气血失和,血脉不利,清窍失荣,脑髓失于濡养,神机废用,发为痴呆。因此,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要重视痰瘀同治,多采用益气通脉、豁痰化浊、活血化瘀的治法。在前方基础上,增加益气通脉、活血化瘀的药物,起到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的效果,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重用黄芪等药物补气升阳,行滞通痹,活血通经;酒川芎、赤芍、豨莶草、丹参、红景天等药物活血通经。诸药并用,起到豁痰化瘀、益气通脉、健脾补肾的功用。另外,针对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病变,治疗应着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亦可选用松龄血脉康胶囊、银杏酮酯滴丸或银杏叶滴丸、丹田降脂丸三药联合使用,综合调控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