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寐案四

四、不寐案四

梁某,女,21岁,2018年8月就诊。

主诉:入睡困难1个月余。

刻诊:患者诉1个月前出现明显入睡困难,辗转反侧,寐后不易醒,白天不觉乏力,平素习惯熬夜,时有头痛,无口干口苦,纳可,二便调,舌淡,苔微黄,脉滑。诊为不寐,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清热,柔肝养心。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生地黄20g,醋龟甲20g(先煎),醋香附10g,酸枣仁20g,白芍20g,浮小麦30g,大枣15g,炙甘草5g,黄连10g,肉桂1.5g(焗服)。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不寐的病因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称营卫失度、阴阳失调是失眠的总病机;《类证治裁》中提到“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认为阳盛阴伤、阴阳不交致不寐;《诸病源候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中医认为不寐病因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本案患者为年轻女性,平素熬夜,耗伤阴液,日久阴虚火旺,不能纳阳而不寐。舌淡,苔微黄,脉滑皆为阴虚火旺之征象。后世医家许叔微认为:“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开创了失眠从肝论治的先河。吴月培认为不寐与肝联系密切,用药注意养阴和营,补肝体而助肝用,畅气机而助疏泄,防滋补太过而抑肝热,有助于治疗不寐。黄培新教授治以滋阴清热,柔肝养心,选丹栀逍遥散和交泰丸加减。方中牡丹皮、栀子清泄虚火燥热,柴胡、生地黄、白芍养阴柔肝,香附疏泄肝气,酸枣仁宁神,醋龟甲滋阴,浮小麦、大枣、炙甘草养心润燥,黄连、肉桂引火归原,使阴阳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