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痴呆案二

二、痴呆案二

邓某,男,35岁,2018年11月就诊。

主诉:记忆力下降3年。

初诊:患者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近事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对事物兴趣降低,反应迟钝,曾在外院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突变(具体不详)。具有痴呆家族史,哥哥30岁左右出现脑萎缩,后生活不能自理,40岁去世;姐姐30左右出现认知障碍,40岁左右走失。现为求中医诊疗遂来诊。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痴呆,证属脾肾亏虚证。治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处方:麦冬10g,五味子5g,党参30g,制何首乌20g,盐山茱萸20g,丹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5g,砂仁5g,红景天6g,大枣15g,甘草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觉记忆力较前改善,自行守初诊方继服21剂。前方去砂仁,加巴戟天30g,淫羊藿15g。14剂,每2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三诊:诸症较前无明显变化,守二诊方继服14剂,每2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四诊:情绪抑郁,表情淡漠,不喜言语,易烦躁,舌暗红,苔微黄,脉细滑。处方:柴胡15g,白芍20g,枳壳15g,茯苓15g,白术15g,党参30g,郁金15g,法半夏15g,薤白15g,红景天6g,浮小麦30g,大枣15g,炙甘草5g。14剂,每2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五诊:药后情绪异常症状好转,仍有反应迟钝。处方:茯苓15g,白术15g,党参30g,法半夏15g,石菖蒲15g,益智仁15g,淫羊藿15g,肉苁蓉15g,豆蔻10g,巴戟天30g,郁金15g,远志5g,大枣15g,炙甘草5g。14剂,每2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随访至2019年11月,患者症状未见进展。

按:患者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但自主生活能力尚可,考虑主要为脾气亏虚,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荣于脑,神明失养所致。故用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砂仁、法半夏豁痰开窍;虽然患者为青壮年,且痴呆程度不重,但因其痴呆由遗传因素导致,考虑为先天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故以山茱萸、何首乌、麦冬、五味子补肾养阴,红景天、丹参益气活血。二诊时再入巴戟天、淫羊藿温肾补阳,使阴阳互资,精髓化生。四诊时患者出现抑郁、淡漠等异常情绪表现,故用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五诊时患者情绪改善,处方仍以健脾补肾为要,在初诊方基础上,加远志、石菖蒲益智豁痰开窍,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益智仁温肾壮阳,益智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