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鸣案一
龚某,女,64岁,2017年9月就诊。
主诉:脑鸣1年余。
初诊:患者诉自觉脑鸣,似雷声、蝉鸣等,由左侧发展至全头,时有头顶疼痛,近半年记忆力下降。颅脑MRI及MRA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区、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及缺血灶;双侧脑室周围缺血性改变;脑萎缩;脑动脉硬化;双侧大脑后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C1段。舌质淡,苔薄,脉沉细。诊为脑鸣,证属气血不足,治以补气养血。处方: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5g,石菖蒲15g,党参30g,葛根30g,白芷15g,天麻15g,白芍2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玉竹20g,炙甘草5g,大枣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另予银杏酮酯滴丸,每次4丸,每日2次,口服;丹田降脂丸,每次1g,每日2次,口服;晕乃停口服液(院内制剂)每次2支,每日3次,口服。
二诊:患者诉服完7剂后,自觉脑鸣较前稍好转,双颞侧仍有鸣响,时有颠顶疼痛,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提示“双侧主观听阈异常;双侧听神经颅外段损害,左侧为重”。大便尚可,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患者脑鸣症状好转,继予补气健脾,中药处方在前方基础上减白芍、龙骨、牡蛎、玉竹,加豆蔻10g,藿香15g,辛夷15g,苍耳子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脑鸣是一种患者自觉脑部鸣响的症状,其声音或如蝉鸣,或如蚁蛀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脑鸣又称为“天白蚁”,最早见于《医学纲目》“头内如虫蛀响,名天白蚁”。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位在脑,多因肾精亏虚,或气血不足,而致髓海失养,脑髓空虚。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脑鸣日久,迁延难愈,加之脉象沉细,黄培新教授考虑病机为气血不足,治以益气健脾。方中茯苓、白术、党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养血;脾虚日久,易蕴湿生痰,故臣以法半夏、石菖蒲化痰开窍;年老之人,阴气自半,该病多于夜深人静时发作,以龙骨、牡蛎、玉竹、白芍养阴敛阴;患者伴有颠顶疼痛,故配以葛根、白芷、天麻疏风止痛。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化痰、养阴、止痛之效。
脑鸣患者多伴有头痛症状,然头痛病机复杂,临证多根据其病位、疼痛性质等辨证施治。该例患者头痛时有发作,痛势绵绵,以颠顶为主。黄培新教授认为由脾胃气虚日久,湿浊内停所致,故加豆蔻、藿香和胃化湿,配以辛夷、苍耳子散寒祛风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