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阴证不寐

(二)阴证不寐

阴证不寐,入寐困难的表现可能不突出,常表现为多梦易醒,或时寐时醒,或早醒等症状,日间表现为精神疲倦、乏力。黄培新教授认为,这些均为患者虚的病机表现。虚可分为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等。不论是气、阳的不足还是血、阴的亏虚,均可导致卫气不能潜藏。《景岳全书·不寐》曰:“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营阴不足,则卫阳难以潜藏,阳易浮动,则多梦易醒、早醒。而营卫循行及出入的正常,不仅有赖于营阴的充足,同样依赖于卫气的充盛。阳气能充养精神,《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盛自秘,与阴气相互维系,精神才能得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倘若阳气不足,则会导致气虚阳浮,阳衰不能自秘,亦可导致卫气不入于阴,浮动在外产生多梦易醒、时寐时醒、早醒等症状。而此类不寐患者,日间常表现出精神疲倦、乏力,甚至腰膝酸软、便溏等症状,均为一派气虚阳虚之象。

黄培新教授认为,阴证不寐以脾肾两虚多见。因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且土者生万物,居中央以灌四旁,土旺则五脏六腑得以濡养,固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肾为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故脾肾虚损之证常常并见。治疗此证,则当脾肾同治。黄培新教授常以香砂六君子或陈夏六君子为基础方健运脾胃,配以石菖蒲、天麻醒脾祛痰开窍,其中石菖蒲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益智之功,可治疗劳心过度,心神失养之失眠、多梦、心悸;补肾则加山茱萸、淫羊藿补肾阴肾阳;最后合甘麦大枣汤濡养心脾而养心安神。此外,治疗此类症状,黄培新教授善用中成药对患者进行择时治疗,即根据人一日之中阴阳的消长变化、卫气的升降出入,予晨服补中益气丸以益气升阳,助卫阳出而寤,夜服知柏地黄丸以滋补真阴、清虚火而除烦,助阴气盛而潜藏卫阳则寐,如此则能调整昼夜节律,昼精而夜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