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睡眠障碍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造成神经内分泌的一时性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系统失调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多发生在45~50岁。睡眠障碍是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古医籍并未对更年期失眠障碍有单独的记载,而是散在于“脏躁”“郁证”“百合病”“不寐”等病证的论述中。黄培新教授认为,更年期妇女不寐是由于阴血亏虚,天癸竭,《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任脉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天癸乃肾中精气所化生,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则意味着女子七七精血亏虚,肝肾阴精不足,这就导致了阴虚不能潜阳,阳气浮动,上扰心神,卫阳不入于营阴,则夜不能寐;而精血亏虚则肝体失养,肝气疏泄失常,易郁而化火,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使心神不宁,亦加重失眠;此外,肝属木,肝病常克伐脾土,脾土受伐,则运化失常,气血生化受到影响,使气血亏虚进一步加重,最后表现为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的证候特点,昼不精,夜不瞑。根据更年期女性的这些生理特点,黄培新教授认为该群体失眠的常见证型为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证,以精血亏虚为本,故治疗上应当滋肝肾之阴精,调补阴血为要,兼以清上焦之浮火,疏肝理脾。
临床上,黄培新教授辨证论治,常常在甘麦大枣汤、四逆散、丹栀逍遥散、知柏地黄丸等的基础上加减治之。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该方主治症状描述与现代更年期综合征颇为相像,更年期失眠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夜间不能安寐,白昼因气血不足则数欠伸。甘麦大枣汤的组成为甘草、浮小麦及大枣,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脏躁。四逆散亦为仲景名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黄培新教授常合六君子汤共奏疏肝理脾之功,因肝郁失眠常有化火之机,故加牡丹皮、栀子以清泻胸中之郁火,则烦乱可除。牡丹皮与栀子是丹栀逍遥散中清泻郁火的重要药对,其中栀子清心火而凉血,尤善泻火除烦,牡丹皮入肝经而清营凉血活血,二药合用清心肝之浮火,营阴凉而卫气得入,心烦得宁,神安则易寐。有临床试验研究显示,甘麦大枣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100例更年期失眠患者,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艾司唑仑联合百乐眠的有效率(74.0%),说明补养心脾气血、舒肝滋阴潜阳的治法对更年期失眠的治疗有效。
此外,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黄培新教授常用维生素E、维生素B12、谷维素辅助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这个处方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临床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处方。黄培新教授评价,虽然现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五花八门,但这个处方来得简单,价格便宜,副作用小,既能让患者获益,又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