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测定法
【概述】
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救治结局,其中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护理人员的配置问题,而护士工作量的测定又是决定护士人力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现有的护理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主要有工时测定法、计分法、负荷权重法等。总的来讲,我国使用计数法和计时法来统计护理工作量占绝大多数。其中,门诊注射室的工作量统计则多是通过简单的计数法;计时法又称为工时测定法,它将某项工作的全过程梳理为每一个环节,测定完成每一环节所必须进行的流程和操作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每项操作耗费时间的总和就是所测量工作项目消耗的总时间,这是确定劳动量最基本,也是目前我国医院最常使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如今,护理人员在完成护理本职工作以外,还承担了大量非护理性工作任务,难以明确界定工作范围,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也有所差异,因此在对工作量进行测量时,需要对直接或间接护理项目作适当的添加或删改。国内常用的测量方法为工时测定法,主要包括直接护理项目(如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口腔护理、床旁交接班、整理床单位、大小便护理、输血输液、给药、生命体征的测量、安置心电监护、标本采集等)和间接护理项目(晨会、物资交接、护理查房、书写交班报告、抄写及处理医嘱、核对及整理医嘱、护理查房、出院病历整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工休座谈会等)实践的测定。直接护理工时是护士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记录患者24小时直接护理项目、频次及所需时间。间接护理工时是护士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时间。巩玉秀、么莉等计算24 小时护理总工时数=直接护理工时+间接护理工时+机动时间= Σ (每项操作平均工时× 该项操作24小时内发生的频数)+机动时间。
【适用范围】
工时测定法主要适用于各个医院护理工作量的测量。
【评分内容】
自我记录法和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护理项目工时测量方法。自我记录法指护理人员自行记录所做的护理活动项目及起止时间,该方法优点在于比较经济且记录信息相对比较完整,但记录的时间不够正确,也会遗漏某些内容。观察法是指由经过前期统一训练的观察员直接观察并使用秒表等设备记录,该方法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资料,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且所需经费昂贵。目前工时测量法中观察法是应用最多的,基本涵盖以下几点:①制定护理项目工时测量表,包括直接、间接护理工时测量表,直接护理项目频率登记表等。②挑选并统一培训观察员,由课题负责人对观察员进行测量前的挑选、培训及考核。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过程与方法,使得观察员明确调查表格的使用方法、测量时间、注意事项等相关事宜。观察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③测量方法,观察员采用观察法对科室进行24小时现场跟踪调查,使用秒表对每项护理项目所用时间进行测量,时间单位需要精确到秒。④直接护理工时的测量,随机选择在病房工作的护士(不包括护理员)进行观察,若是一名护士操作,则计算对每位患者的每项操作平均所花费的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单位为分钟/患者;倘若有多名护士同时进行同一项目操作,直接护理时间=测得值×护士人数。⑤间接护理工时的测量,每个病房连续从周一至周日进行一周测量。间接护理时间单位为分钟/(患者数·24小时),即每项操作24小时所需的总时数除以每项操作涉及的患者数;间接护理时间如果是1 周或1月才进行1次或2 次的操作,则用操作总时间除以7 或30 天。
【应用现状】
工时测定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院护理工作量的测量,但目前由于我国的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且研究样本多仅局限于一家或几家医疗机构,因此研究结果差异很大,所得数据的可比性和推广性不强,亟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医院间区域性合作护理工时测量研究的开展。
【评价】
工时测定法一定程度上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用此方法计算护理工作量相对耗时、耗力,且该方法无法正确体现护理操作的技术性和风险性,护理工作的内涵也未得到真正体现,因此在临床实施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应用举例】
刘华平等人为了探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护理工时的测算方法,在《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采用观察法,通过课题组确定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对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工时测定,记录实践中测定项目所用时间,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得出结论,建议医院相关部门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来了解所需要的护理人力,为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何秀霞等人通过观测某院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来了解所需要的护理人力,为医院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采用方法为研究者观察法和操作护士自我记录法,测量出每项护理操作平均工时及总护理工作量。结果显示该院重症监护室月平均床护比为1 ∶1.97,平均每日护理总时长为11 866.67分钟,平均每位患者每日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长分别为(410.68±17.74)分钟、(194.03±9.95)分钟,护士个人活动项目时间(33.77±5.53)分钟。因此得出结论目前该院重症监护室配置的护理人员是低于卫生部所规定的护理人力配置标准。
成翼娟等人抽取了某院36个病房各一例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进行统计,包括45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3项间接护理项目,对所需的护理时间采用自我记录法进行测量,最终结果显示,白班时间平均1 例患者所需的间接护理时间为36.4 分钟。但此项研究不足在于没有测算出平均一例患者白班时候所需要的直接护理时间是多少,只提出了不同科室、不同护理级别的直接护理时间之间有差异。
(王玲)